-
解旋酶
解旋酶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来供给能量它们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并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在细菌中类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动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况,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复制形的过程中,就是按3'→5'移动。
-
siRNA
概述SmallinterferingRNA(siRNA):是一种小RNA分子(~21-25核苷酸),由Dicer(RNAaseⅢ家族中对双链RNA具有特异性的酶)加工而成。siRNA识别靶序列是有高度特异性的,因为降解首先在相对于siRNA来说的中央位置发生,所以这些中央的碱基位点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旦发生错配就会严重抑制RNAi的效应。4.是RISC组分。
-
分子马达
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纳米系统。天然的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胞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美国康纳尔大学的科学家利用ATP酶作为分子马达,研制出了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细胞的纳米机电设备--"纳米直升机"。
-
海洋RNA病毒属
中文名称:海洋RNA病毒属英文名称:Marna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小RNA病毒目海洋RNA病毒科海洋RNA病毒属海洋RNA病毒属成员:属种海洋RNA病毒属(Marnavirus)赤潮异弯藻RNA病毒(HeterosigmaakashiwoRNAvirus01)海洋RNA病毒属基本特性:海洋RNA病毒属病毒粒子多角形,直径25nm,无囊膜和突起。
-
黄症病毒属
ORF6由亚基因组RNA翻译,编码7kDa蛋白。在韧皮部薄壁细胞的细胞质中可看到成群的病毒粒子,在转移细胞和拌胞中也可看到病毒粒子,有时在液泡中存在病毒结晶体。黄症病毒属病毒可侵染100种以上的单子叶植物,包括燕麦、大麦、小麦和一些杂草,引起植物矮化和褪绿症状,大麦的病症轻于燕麦,小麦更轻。
-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
ORF1编码70kDa蛋白(解旋酶,VPg),ORF2编码聚合酶(通过移码方式与ORF1连接)。大量病毒粒子分布在韧皮部薄壁细胞和伴胞细胞的细胞质中,可形成聚集体,在液泡中存在病毒结晶体。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自然寄主有限,可侵染20种植物,主要为茄科植物,还有部分苋科、十字花科和马齿苋科植物。
-
豌豆耳突花叶病毒属
有的株系含有717bp的卫星病毒RNA。病毒感染寄主植物后,在感病植株的细胞核中有大量病毒粒子积累,在细胞质中较少,分散分布或呈结晶状排列,感染早期病毒粒子只在细胞核中,是病毒复制的场所,以后随着核被破坏而进入细胞质。病毒易机械接种传播,在自然界由蚜虫以持久方式(循回性)传播,但易丧失蚜传能力。
-
长线形病毒属
长线形病毒属单个病毒的自然寄主和实验寄主均有限,病毒症状主要是黄化型(如矮化、卷叶、叶片黄化或变红、结实推迟和变小),或者是木质茎杆上呈现凹点,侵染呈系统性,但通常局限于韧皮部,引起韧皮部不同程度的坏死。我国已有报道的是甜菜黄化病毒、麝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柑橘速衰病毒和小麦黄叶病毒。
-
玉米雷亚朵非纳病毒属
燕麦蓝矮病毒序列已测定,它编码一个227kDa的多聚蛋白,包含有甲基转移酶、类似木瓜蛋白酶、解旋酶和聚合酶基序单元,在多聚蛋白C端的21kDa主要外壳蛋白由亚基因组RNA翻译,而24kDa次要外壳蛋白可能由多聚蛋白切割产生。在燕麦蓝矮病毒侵染燕麦韧皮部细胞内产生大的病毒结晶体,病毒粒子在介体叶蝉的组织中也存在。
-
真菌传杆状病毒属
RNA2长3593bp,分别编码19kDa的外壳蛋白、84kDa的外壳蛋白超读产物(可能与真菌传播有关)及19kDa的富含半胱氨酸蛋白。真菌传杆状病毒属病毒的寄主:真菌传杆状病毒属单个病毒自然寄主范围很窄,限于禾本科和一些藜科植物,有些病毒实验寄主范围中等或较宽。
-
花生丛簇病毒属
病毒RNA的3`端含有类似tRNA的结构。花生丛簇病毒RNA编码3个蛋白,分别为131kDa蛋白,191kDa的P1蛋白超读产物,这两个蛋白含有含有解旋酶和聚合酶基序单元,靠3`端编码15kDa的功能未知蛋白,通过亚基因组翻译;寄主范围较宽,可侵染番杏科、苋科、藜科、葫芦科、禾本科、玄参科和茄科的一些植物。
-
复制叉式复制
复制叉式复制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的环状染色体DNA复制时,首先在DNA的复制起点上解螺旋。此时,先由DNA引物酶合成与后随链亲链的碱基互补的、长约10个核苷酸的RNA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沿着后随链模板合成DNA,一直延伸到前一个DNA片段5’端上RNA引物为止。最后由DNA连接酶把冈崎片段连接成一条连续的DNA单链。
-
黑麦草花叶病毒属
黑麦草花叶病毒的多聚蛋白为348kDa,切割产生10个产物,分别为P1(可能是蛋白酶)、HC-Pro(辅助成分蛋白酶)、P3、拄状内含体解旋酶、VPg、核内含体蛋白酶(Nia)、核内含体复制酶(Nib)和外壳蛋白。黑麦草花叶病毒在自然界只侵染黑麦、鸭茅,一些株系侵染多花黑麦草,但不侵染小麦。
-
甘薯病毒属
甘薯轻型斑驳病毒产生的多聚蛋白为390kDa,切割产生10个功能蛋白,包括柱状内含体解旋酶、Nia-VPg、核内含体蛋白酶NIa-Pro、NIb、复制酶P1、Ps、辅助成分蛋白酶HC-Pro和外壳蛋白等,外壳蛋白由一种多肽组成。在叶肉组织的细胞质中观察到柱状内含体,病毒粒子分布在细胞质中。
-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
各RNA组分的3’端含有一段70多个碱基的序列,该序列能够形成完整的尔级结构,可能与复制酶的识别有关。在传播介体多黏菌的游动孢子中也发现病毒粒子。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病毒的寄主: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窄,甜菜是主要自然寄主,实验中经汁液接种可侵染藜科、番杏科和苋科的15种植物。
-
悬钩子病毒属
中文名称:悬钩子病毒属英文名称:Idae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悬钩子病毒属悬钩子病毒属成员:悬钩子丛矮病毒(Raspberrybushydwarfvirus)悬钩子病毒属基本特性:悬钩子病毒属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结构,无包膜,直径约33nm。悬钩子病毒属病毒的寄主:悬钩子病毒属病毒发生在感病寄主植物的所有组织中,包括种子和花粉。
-
单链结合蛋白
单链结合蛋白是又称为双螺旋稳定蛋白(helixdestabilizingprotein)。当解旋酶将双链打开以后,单链DNA具有一种潜在的恢复原来双链的能力,重新形成氢键。SSB对于细菌复制叉的结构的作用和解旋酶是同等的。这可能因为(1)SSB之间的相互作用;(2)第一个SSB和DNA的结合改变了DNA的结构。真核生物的SSB则不表现协同效应。
-
双螺旋稳定蛋白
单链结合蛋白是又称为双螺旋稳定蛋白(helixdestabilizingprotein)。当解旋酶将双链打开以后,单链DNA具有一种潜在的恢复原来双链的能力,重新形成氢键。SSB对于细菌复制叉的结构的作用和解旋酶是同等的。这可能因为(1)SSB之间的相互作用;(2)第一个SSB和DNA的结合改变了DNA的结构。真核生物的SSB则不表现协同效应。
-
甲病毒属
甲病毒基因组(49SRNA)既可作为mRNA翻译合成非结构蛋白(nsPs),也可作为复制的模板合成负链RNA,负链RNA又是新的病毒基因组和26S亚基因组RNA合成的模板。合成的多聚蛋白经过翻译后切割,生成4种特定的多肽,分别称为nsP1、nsP2、nsP3和nsP4,其中nsP2的C端有蛋白酶活性,N端与细菌解旋酶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