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纵子
例如大肠杆菌的乳糖分解系统的操纵子(乳糖操纵子)就是由β-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透性酶、半乳糖苷转乙酰酶的结构基因lacZ、lacY、lacA(习惯上写作z、y、a)组成的。
-
转录衰减
转录衰减(attenuation)指由RNA聚合酶的作用使DNA上的转录起始区域(启动基因)已开始了的转录反应,在操纵子内部的一定区域(转录衰减区Attenuatorregion)几乎停止,其以后的区域转录显著减少,此称转录衰减。在氨基酸合成系统操纵子没有阻遏物调节时,则此调节机制则成为主要的。
-
操纵子学说
(3)还有一种功能与结构基因和操纵基因不同的调节基因,它能产生胞质性阻遏物,这种阻遏物对特定的操纵基因具有亲和性,发生能进行可逆的结合;对于阻遏酶来说,发生变化的阻遏物(R′)具有活性,在没有效应物存在时,操纵子能进行转录,当存在效应物时,转录则受到阻遏。
-
信使核糖核酸
这种特异的mRNA核苷酸顺序在核糖体上由于氨酰-tRNA和各种蛋白质因子的参与,被转译成氨基酸,即可合成多肽链,而这种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与mRNA的核苷酸顺序相符合的。这可能是由于mRNA二级结构上的差异。关于在DNA上mRNA的抑制或促进,还要有启动子、操纵基因等基因或阻遏物、RNA聚合酶、cAMP受体蛋白等各种因子的参与。
-
操纵基因
操纵基因指通过与特定阻遏物相互作用而控制隣接结构基因(群)对mRNA合成的染色体上的一个区段。是调节基因的一种。这个基因如果发生变异,作为负调节物质的阻遏物就不能再与之结合,从而在这种操纵基因控制下的操纵子就可进行转录,操纵子所编码也因之得以从组成型方式合成出来。
-
组成型突变
即原来酶的合成量受调节基因调节的诱导酶或阻遏酶,由于调节基因发生变异,酶的合成变为组成型(不管生长条件如何,酶的合成量总是恒定的)的一种现象。在诱导酶或阻遏酶的情况下,由特异的调节基因决定其结构的阻遏物通过与操纵基因结合,就会使该操纵基因控制下的某结构基因群(操纵子)的转录受到抑制。
-
阻遏物
阻遏物(repressor)是基于某种调节基因所制成的一种控制蛋白质,具有抑制特定基因(群)产生特征蛋白质的作用。可是象大肠杆菌阿拉伯糖分解酶系的操纵子调节基因araC所生成的蛋白质,虽可作为阻遏物进行负调节,但是一当与阿拉伯糖结合,就会使操纵子的转录积极地进行,而成为正调节物质。
-
协调的酶合成
例如把大肠杆菌培养在没有β-半乳糖苷的培养基上,其中在加入半乳糖苷诱导物质时,则β-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半乳糖苷透过酶(gala-ctosidepermease)和半乳糖苷转乙酰酶(galct-osidetransacetylase)三种酶便同步协调合成。
-
阻遏物蛋白
例如,大肠杆菌的色氨酸合成系统的酶类就是一种阻抑型的酶,其调节基因trpR的产物是对色氨酸操纵子特异的阻遏物蛋白,此阻遏物蛋白本身没有活性,一旦与作为辅阻遏物的色氨酸(或它的衍生物)结合,即变成色氨酸合成酶系的阻遏物,特异地与这个系统的操纵基因结合,阻遏此操纵子的mRNA的转录,从而抑制此酶类的合成
-
弱化子
弱化子(attenuator)是在研究大肠杆菌的色氨酸操纵子表达弱化现象中发现的。研究发现,当mRNA开始合成后,除非培养基中完全不含色氨酸,否则转录总是在这个区域终止,产生一个仅有14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终止trp基因转录。弱化作用在原核生物中是相当普遍的,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已陆续发现不少操纵子都有弱化现象。
-
转录
转录(Transcription)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转录中需转录酶的参与。转录可产生三类不同功能的RNA,即信使核糖核酸(mRNA),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和转运核糖核酸(tRNA)。还有一种可以通过依赖RNA的DNA多聚酶,以RNA为模板来进行DNA合成反应的,这种反应称为逆转录(reversetranscription)。
-
阻遏性酶
阻遏性酶(repressibleenzyme)亦称阻遏酶。例如,大肠菌的色氨酸合成系的酶类都是阻遏性酶,如果往培养基中加入过多的色氨酸,则它的合成率便下降;相反地如果阻遏物形成反应的平衡移向解离方向,因为解离的阻遏物蛋白没有活性,不能结合在操纵基因上,而这一操纵子可进行转录,酶合成率就增大了。
-
阻遏酶
阻遏性酶(repressibleenzyme)亦称阻遏酶。例如,大肠菌的色氨酸合成系的酶类都是阻遏性酶,如果往培养基中加入过多的色氨酸,则它的合成率便下降;相反地如果阻遏物形成反应的平衡移向解离方向,因为解离的阻遏物蛋白没有活性,不能结合在操纵基因上,而这一操纵子可进行转录,酶合成率就增大了。
-
β-半乳糖苷酶
概述:β-半乳糖苷酶是一种能把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酶。临床意义:尿中GAL和NAG同属细胞溶酶体酶,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因而对肾小管损伤和后天性疾患有较敏感的反应,在肾实质损伤的不同阶段,GAL和NAG的排出率曲线有一定差异,二者用于酶谱分析,会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预后的评价。
-
透性酶
透性酶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是指可使物质从外部向内部透过的酶。大肠杆菌的结构基因称为lacY(y),与β-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和半乳糖苷转乙酰酶(transacetylase)的结构基因lacZ(z)与lacA(a)共同组成半乳糖操纵子(operon),而受邻近一个特异的操纵基因(operator)的控制。
-
变构效应
(1)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是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初始阶段的酶,但受到合成途径最终产物胞苷三磷酸(CTP)的反馈抑制,这时CTP与底物是主体结构上不同的化合物(意为变构),因为抑制效应是由此所引起的(因情况不同亦有激活的),所以称为变构效应。(2)乳糖一旦与乳糖操纵子的阻遏物结合,就会失去对操作基因的作用。
-
插入序列
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IS)是最简单的转座元件,因为最初是从细菌的乳糖操纵子中发现了一段自发的插入序列,阻止了被插入的基因的转录,所以称为插入序列(IS)。IS是细菌染色体和质粒的正常组成成分。在插入的靶位点上都会生成短的正向重复序列(DR)。⑥不精确切离可使插入位置附近的宿主基因发生缺失。
-
阻遏
阻遏repression指基因的表达在信使RNA合成(转录)阶段为特异的调节因子(阻遏物)所抑制。比如:对与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有关的酶系,如果细胞内色氨酸浓度增高,阻遏物活性就增加,产生阻遏,色氨酸合成率就下降。氨基酸、核酸的硷基等低分子物质的生物合成系统通常可见有同样的现象,称受这样调节的酶为抑制性酶。
-
变构酶
(1)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是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初始阶段的酶,但受到合成途径最终产物胞苷三磷酸(CTP)的反馈抑制,这时CTP与底物是主体结构上不同的化合物(意为变构),因为抑制效应是由此所引起的(因情况不同亦有激活的),所以称为变构效应。(2)乳糖一旦与乳糖操纵子的阻遏物结合,就会失去对操作基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