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白芷
别名:白牛胆、毛老虎、白背风、山白芷、小茅香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羊耳菊Inulacappa(BUCh-Ham.)DC.的根或全草。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利湿,行气止痛。1.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胃痛,胸膈满闷,痢疾,泄泻,早期血吸虫病。根皮含羽扇豆醇、月桂酸、肉豆蔻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等。
-
辛夷鼻炎丸
辛夷鼻炎丸药典标准:品名:辛夷鼻炎丸XinyiBiyanWan处方:辛夷42g、薄荷433g、紫苏叶317g、甘草215g、广藿香433g、苍耳子1111g、鹅不食草209g、板蓝根650g、山白芷433g、防风313g、鱼腥草150g、菊花433g、三叉苦433g制法:以上十三味,取鹅不食草105g和防风、鱼腥草粉碎成粗粉;功能与主治:祛风宣窍,清热解毒。
-
白牛胆
《中医大辞典》·白牛胆:白牛胆为中药名,出自《泉州本草》,为《湖南药物志》记载的羊耳菊之别名。1.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胃痛,胸膈满闷,痢疾,泄泻,早期血吸虫病。药理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法),但无祛痰(小鼠酚红法)及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
-
羊耳菊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利湿,行气止痛。《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耳菊:拼音名:YánɡěrJú别名:白牛胆、大力王、毛柴胡[湖南]、叶下白、山白芷[广东、福建]、冲天白、小茅香、大茅香、牛耳风、羊耳风、白面风、白背风、绵毛旋覆花、天鹅绒、毛舌头、毛山肖来源:为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羊耳菊InulacappaDC.,以根或全草入药。
-
小茅香
《中医大辞典》·小茅香:小茅香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湖南药物志》记载的羊耳菊之别名。《*辞典》·小茅香: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XiǎoMáoXiānɡ别名:山白芷、土白芷(《生草药性备要》),黑骨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寻骨风、铁杆香(《四川中药志》),白牛胆根(《泉州本草》)。
-
活络止痛丸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棕褐色的大蜜丸;用于风湿痹痛,手足麻木酸软。规格:每丸重5.6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儿童慎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金梅感冒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nmeiGanmaoPian标准编号:WS3-B-2353-97处方:金盏银盘1000g三叉苦840g南板蓝根670g岗梅670g白茅根500g山白芷340g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趁热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淀粉,混匀,于70℃以下干燥,粉碎,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
-
跌打伤科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DiedaShangkeJiu标准编号:WS3-B-3713-98处方:九节茶30g泽兰30g牛大力30g毛麝香30g大驳骨30g徐长卿40g两面针50g山白芷30g宽筋藤20g黑老虎根30g山桂花根30g大叶紫珠20g制法: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粗粉,加入白酒1600ml,密闭浸渍10~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注意:孕妇禁服。
-
滇白芷
茎下部叶 廓卵形至三角形,二回羽状深裂,长5-20cm,宽5-7cm,裂片宽卵形至条椭圆形,长2.5-5cm,宽1.5-2cm,边缘具不等的齿牙,表面绿色,粗糙而细皱背面浅绿色,两面均被刺毛,以背面较多;毒性:滇白芷香豆精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2110 22mg/kg,中毒主要症状为先兴奋,后惊厥,呼吸先停,心搏停止于舒张期。
-
毛老虎
概述:毛老虎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湖南药物志》记载的羊耳菊之别名。)DC.的根或全草。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利湿,行气止痛。1.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胃痛,胸膈满闷,痢疾,泄泻,早期血吸虫病。根皮含羽扇豆醇、月桂酸、肉豆蔻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等。
-
白背风
概述:白背风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湖南药物志》记载的羊耳菊之别名。别名:白牛胆、毛老虎、白背风、山白芷、小茅香。)DC.的根或全草。1.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胃痛,胸膈满闷,痢疾,泄泻,早期血吸虫病。根皮含羽扇豆醇、月桂酸、肉豆蔻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等。
-
白牛胆根
拼音名:BáiNiúDǎnGēn别名: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黑骨风、寻骨风、铁杆香、白面风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部叶长10-16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近楔形,边有小尖头细齿或浅齿,上面被基部疣状的密糙毛,中脉毛较密,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绢状厚茸毛。止咳定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