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仙丹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之三仙丹:处方:红升丹30g,轻粉6g,冰片1.2g。主治:腰痛。《普济方》卷二五○引《医学切问》方之三仙丹:方名:三仙丹组成:川乌半两(炒),苍术3两(米泔水浸),茴香1两,山药1两,金铃子4两(去皮核,肉炒),萆薢5钱,青盐1两,破故纸1两。
-
三仙丸
概述:三仙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百一选方》卷五方之三仙丸:别名:玉粉丸处方:天南星(生,去皮)、半夏(沸汤泡七遍)各五两(二味碾为细末,用生姜汁和,以手捏得聚为度,摊在筛内,用楮叶覆盖,令发黄色,晒干备用),香附子(略炒,去毛)五两。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阳明、手足太阴药也。
-
集仙丹
处方:大红三仙丹1两,明净腰黄2两,生漂牡蛎粉1两,飞净石膏4两,广丹1两,飞滑石3两。功能主治:提脓拔毒。主疮疡脓毒未消,恶腐不脱者。各家论述:三仙丹提毒化腐,性颇和平,不独脓毒未清恶腐不脱者赖以化毒去腐,即至脓水净尽,新肌盎然,亦可少少用之,即以生肌收口。摘录:《疡科纲要》卷下
-
万应琥珀膏
《急救经验良方》:方名:万应琥珀膏组成:全当归5钱,大黄4钱,上血竭4钱,川黄连4钱,小生地8钱,黄芩4钱,真琥珀4钱(另研极细末),生甘草4钱,大风子肉4钱,黄柏4钱,枯矾4钱。主治:一切癣、疥、结核,疮疖初起已破,刀伤出血及腐烂者。金刃伤则不必加三仙丹。
-
五虎拔毒丹
《疡科纲要》卷下:组成:露蜂房(有子者佳,瓦上煅炭)2钱,蝉蜕2钱,蜈蚣2钱(炒炭),全壁虎10枚(炒炭),三仙丹5钱,明腰黄4钱,元寸5分。主治:溃疡毒盛,非三仙丹所能提毒化腐者。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掺疮口上,以薄贴盖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和匀,瓷瓶密贮。
-
沉香百消丸
别名:三仙丹、百消丸处方:香附米(醋炒)半斤,五灵脂(拣去砂石,酒拌,晒干)半斤,黑丑1斤,白丑1斤,沉香5钱。功能主治:消症化积,消食,顺气解酒,行水消痞,除胀止痛。主癖积成块,症积攻痛,久成膨胀,腹大坚硬及饮食过量,消化不良,呕吐嘈杂,胸膈胀满,酒寒积聚。注意:如孕妇泄泻、久病者勿服;
-
三仙散
制备方法:为细末用法用量:吹耳内《北京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三仙散:处方: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3.75kg。干姜大附子(炮,去皮、脐)官桂主治:治阴症腹痛,手足厥冷。每服9克,滚酒调服。《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三仙散:方名:三仙散别名:三仙丹组成:紫花地丁、番白草、归尾。主治:痘疔。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
红粉霜
别名:红粉、小升丹、三仙丹、红升丹、红胜丹、三仙升、三仙红升丹处方:水银1两,火消(晒干)1两,明矾(煅枯为末)1两。用小铁锅一口,烧去油净,将药安入中间,上盖圆瓷碗1个,覆密碗弦,上用大纸捻1条,水微湿,圈围封固,纸捻上再用筛尽香炉灰周围盖密,约有半碗高,再以香匙按紧。主臁疮,一切疮疡不愈者。
-
集成三仙丹
别名:三仙丹处方:五灵脂1钱,南木香5钱,巴豆仁40粒。制法:上将灵脂、木香研为细末听用,以巴豆剥去壳,取净肉40粒,去其肉上嫩皮,纸包水湿,入慢火中煨极熟,取起,另以绵纸包之,缓缓捶去其油,纸湿则另换,以成白粉为度,谓之巴霜,与前2味和匀,醋打面糊为丸,如绿豆大,以朱砂为衣,晒干收贮。
-
升药
《药材资料汇编》方之升药:升药为方剂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疡医大全》方记载的三仙丹之别名。功能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疮疡溃后脓水淋漓,腐肉不去,瘘管,下疳,梅毒等。外治疔疮痈疽,对口发背等症。“九一丹”为煅石膏4钱,黄升药1钱,研为极细末,擦患处,治疔疮溃破,拔疔根,搜脓清热生肌。
-
三仙丹药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三仙丹药膏组成:狼毒187g,枳壳93g,烟叶9g,花椒9g,川乌25g,草乌25g,川羌6g,防风25g,南星12g,五倍子46g。主治:白癜风。制备方法:上药加水3升,煎至500毫升,捞出药渣,用药液加硫黄(研)25g,樟脑(研)20g,白矾(研)25g,同醋1.5毫升,熬成膏状,然后放入三仙丹15g搅匀。
-
外贡丹
《外科集腋》卷一:组成:铅粉2两,陶丹2两,乳香(去油)2两,没药(去油)2两,血竭2两,儿茶2两,三仙丹5钱。功效:去腐生新,止痛。主治:一切疮疡。用法用量:掺患处。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收贮。
-
提脓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方名:提脓丹别名:三仙丹组成:冰片1钱,轻粉1两,红粉3两。主治:痈毒溃烂,脓多不出,疮口扩大。用法用量:洗净患处,将上药2-3厘薄掺,加盖寻常膏药。制备方法:上药混合碾细,成净粉90~用药禁忌:痈脓已净者忌用。
-
黄升丹
功能与主治:杀菌,拔毒,排脓,去腐生肌。注意:本品有剧毒,具腐蚀性。《中药成方配本》:方名:黄升丹组成:水银1两,火消1两,明矾1两。功效:提脓拔毒。制备方法:将火消、明矾研细末,和水银倒在小铁锅内搅匀,将小铁锅炖在炭火上,用细铁筋搅之,徐徐熔化取下(这一操作叫做结胎子);用药禁忌:不可入口。
-
长寿丸
概述:长寿丸为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疡医大全》方记载的三仙丹的别名。别名:升药、升丹来源及产地:粗制氧化汞。性味:辛,热,有毒。功能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疮疡溃后脓水淋漓,腐肉不去,瘘管,下疳,梅毒等。使用注意:本品腐蚀性强,有大毒,不可内服,外用亦只宜微量。
-
斑蝥粉
处方:斑蝥3个,枯矾3g,硫黄3g,密陀僧3g,三仙丹2g,冰片1g,砒霜1.5g,硼砂2g,麝香0.15g,甘油50ml。制法:上先将白砒煅至无烟后,与他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体癣。用法用量:用棉签外涂,1日2次。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芦甘丹
处方:上芦甘石(最细腻者,煅,黄连汤淬3-4次,拣净,研细,水飞漂)2两,上血竭5钱,海螵蛸(去背)5钱,真轻粉4钱,乌芋粉2两,漂牡蛎粉1两。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和匀密贮。功能主治:拔毒止痛主下疳。用法用量:不能用三仙丹者,用此方。摘录:《疡科纲要》卷下
-
马鞍藤根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MǎānT nɡGēn来源: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根。功能主治:治风火牙痛,关节风湿痛,流火,湿疹。③治流火(丝虫病引起淋巴管炎):马鞍藤干根一两,毛天仙果干根一两,老鼠耳干根一两。(②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⑤治外痔:马鞍藤根晒干,烧存性,研末,加三仙丹、冰片少许,冷开水调涂。
-
天仙丹
《疡科纲要》卷下:组成:三仙大红升丹(须自炼者为佳)2两,天仙子6两(研极细),五虎拔毒丹1两,梅片3钱。功效:提脓拔毒,去恶腐。考《本草纲目》有莨菪子,一名天仙子,而所载形色性情,实非此药,或粤省所独有,未入本草之物,颐用之有年,恃为利器,爰合以三仙丹数味,配为一种末子,专治大毒大腐。
-
无名散
《魏氏家藏方》卷四:组成:天仙藤1两,乌药1两,香白芷1两,香附子1两(去毛),甘草半两(炙),沉香3两(不见火)。功效:大解劳倦。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主治:痈疽、发背、疔疮、对口、瘰疬、疖核、肚痈腰疽、乳毒、顽疮疥癣、臁疮、鱼口、便毒、肛门痔漏、骑马痈、附骨疽,一切无名肿毒。
-
神火灵丹
《喉科心法》卷下:方名:神火灵丹组成:石膏5两(煨,尿浸,愈久愈好),三仙丹8钱,漂净朱标5钱。主治:各种疮疡溃后,新久烂腿,及烂皮疔等。用法用量:麻油调敷。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收贮听用。
-
小升丹
概述:小升丹为方剂名,出自《疡医大全》卷七方。别名:三仙丹处方:水银一两,明矾、火硝各一两二钱。制法:为末,入锅内,用瓷碗一具(先用生姜片擦碗内外,以防碗炸)盖定,碗口以潮皮纸捻挤定,碗底用泥封固,炭火炼制,约三炷香,停火候冷,刮下碗内药,为细末。
-
升丹
概述:升丹为方剂名,出《药籢启秘》,为《疡医大全》方记载的三仙丹之别名。性味:辛,热,有毒。功能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疮疡溃后脓水淋漓,腐肉不去,瘘管,下疳,梅毒等。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细粉单用,或配其他药物成散剂等使用。使用注意:本品腐蚀性强,有大毒,不可内服,外用亦只宜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