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胆头
概述:地胆头为中药名,出自《广州植物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苦地胆之别名。别名:天芥菜、地胆头、土柴胡、草鞋底、毛刷子、地苦胆、铁烛台。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的全草。入肺、肝、肾经。药理作用:注射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绿脓、伤寒及痢疾等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
苦地胆
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朵,生于枝顶;功能主治:凉血,清热,利水,解毒。⑤《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医林集要》)⑨治痈肿:㈠鲜地胆草全草煎水,熏洗患处。(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炎症将地胆头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6克,每日肌注2~
-
天芥菜
概述:天芥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苦地胆之别名。别名:天芥菜、地胆头、土柴胡、草鞋底、毛刷子、地苦胆、铁烛台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的全草。性味归经:苦、辛,寒。药理作用:注射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绿脓、伤寒及痢疾等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
黑了脱敏洗剂
处方:黑面神62g,了哥王62g,蛇泡勒62g,乌桕叶62g,地胆头62g,十大功劳62g,明矾25g。功能主治:漆性皮炎。用法用量:上切碎。加水6升,煎1-2小时,用于外洗。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乙脑合剂
《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方名:乙脑合剂组成:地胆头150g,钩藤50g,雷公藤150g,车前子50g,三桠苦150g,地龙30g,狗肝菜50g。功效:清热泻火,镇惊止抽。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用法用量:按一般合剂制成1升即得。口服,每次30毫升,日3次;
-
毛刷子
概述:毛刷子为中药名,出自《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苦地胆之别名。别名:天芥菜、地胆头、土柴胡、草鞋底、毛刷子、地苦胆、铁烛台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的全草。药理作用:注射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绿脓、伤寒及痢疾等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
三金感冒片
(2)取本品10片,研细,加石油醚(60~广州市药品检验所起草三金感冒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三金感冒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咽痛、口干。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
地胆草
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拼音名:DìDǎnCǎo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磨地胆、苦地胆、地苦胆[云南]、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铁灯盏来源:地胆草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以全草入药。酒龙胆色泽加深,略有酒气。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
-
红头草
菊科植物柔毛艾纳香的带花全草·《中医大辞典》·红头草:红头草为中药名,出自《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腮腺炎,口腔炎,牙龈脓肿,乳腺炎,无名肿毒,外伤肿痛,皮肤瘙痒。BlumeasubcapitataDC.]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鲜用或切段晒干。性味:味苦;2.《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