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
微观物理学中与“宏观”相对的概念。微观现象一般指微观粒子和场在极其微小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如原子中电子的绕原子核运动,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等。在微观现象中呈现显著的量子现象和波粒二象性,因此经典物理学在这里不再适用,需应用量子物理学来说明。在医学中,一般用于指细胞、分子水平以下的现象。
-
分子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是借助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学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这一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对表型水平上的进化起主要作用,而对分子水平上的进化则没有多少作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由基因不断产生中性突变并通过随机漂变而在群体中消失或被固定,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而造成的。
-
宇观
宇观是现代天文学中与物理学的宏观、微观相对的概念。宇观客体是指由万有引力起支配作用的物质客体如地球、太阳、星系、星系因、总星系等。宇观现象是指宇宙规模的物质过程,具有高密、高温、高能、高压、大质量、大尺度、大时标等特征,需运用相对论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
-
疾病观
近代以来由于受西方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用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知识来解释疾病,注重形态结构上的定位性改变、可测量的理化指标的改变、病原微生物或理化因子的特异性损伤等,对疾病的微观细节和空间形态的认识大大深化了,但对疾病的整体特性、功能特性认识不足,带有很大的机械性。
-
量子
微观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地变化,只能以某一最小单位的整数倍发生变化,这种最小单位称为各该量的量子。1900年由物理学家普朗克(1858~他发现不同频率的光的量子能量多少不一样,和频率成正比,等于频率乘上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叫普朗克常数,数值是6.624×10-27。电磁放射学的量子称为光子。
-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入手,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化学动力学)以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间的关系(结构化学)等问题,它是化学学科的理论核心。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借助于仪器的延伸已经变得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微观世界的原子和分子不再那么神秘莫测了。
-
人天观
人天观是关于人天关系的根本观点。微观人天观,即从量子层次和量子认识论的角度,研究人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微观关系。目前人天观研究最活跃的是宏观人天观,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为研究宏观人天关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而人天观在理论上的成就又进一步促进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和发展。
-
宏观
宏观是物理学中与“微观”相对的概念。宏观现象一般指宏观物体和场在宏观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如人的行走、电磁波的传播等;物体在宏观现象中不呈现显著的波粒二象性,因此在研究时一般可应用经典物理学而不必考虑量子现象。在医学中一般用于指细胞水平以上特别是人的整体水平的现象。
-
社会情境
社会情境指影响团体或个人的特定社会环境(也称社会微观环境)。社会情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谢里夫又提出了"情境结构"的概念,利用形象的方式表示了那些一定情境下决定社会行为的因素。与社会情境相类似的概念有勒温所提出的"社会场"、"心理环境"等。(2)想象情境。
-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研究原子的性质、内部结构、内部受激状态,以及原子和电磁场、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原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吸收、散射光的过程,以及电子、光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过程非常成功,理论结果同最精密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
固体物理学
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性质、它的微观结构及其各种内部运动,以及这种微观结构和内部运动同固体的宏观性质的关系的学科。20世纪初劳厄和法国科学家布拉格父子发展了X射线衍射法,用以研究晶体点阵结构。在晶体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可能具有的能量形成一段一段的能带。1960年发现的超导体的单电子隧道效应。
-
现代物理学
相对论揭示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电子、原子、分子等)的运动规律,使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从宏观、微观及复杂性上大大向前开拓,极大地推动了对于原子、分子、固体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为现代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
分子模拟
分子模拟,是指利用理论方法与计算技术,模拟或仿真分子运动的微观行为,广泛的应用于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材料科学领域,小至单个化学分子,大至复杂生物体系或材料体系都可以是它用来研究的对象。
-
对应原理
1923年玻尔(N.Bohr)研究原子发射和吸收光谱强度时提出:关于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对微观系统情况和规律解释有对应关系,在极限条件下,获得相同的结果。非经典理论和经典理论的对应关系是普遍原理,两种理论不是互不相容的,绝无联系的;它们在各自适用的领域内都是正确的,彼此有对应关系。
-
进化的层次
进化的层次是生物进化所包括的等级。例如种内进化、物种形成、种上进化等。物种形成又称宏观进化(macroevolution),一般指基因频率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种的过程。依照达尔文主义和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种内进化、物种形成和巨进化的机理都是一致的,只是程度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差别。
-
亚稳态
亚稳态指系统的状态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一种稳态。在坐标描述中,这种稳态所保持的目标值不是一个点或一条线,而是一个“环”或一个“阈”。这种亚稳态是可调节的,可以用人工方法推动人体由一种功能态进入另一种功能态,如用催眠法或练功法可使人体由醒觉功能态进入催眠功能态或气功功能态。
-
自然界
自然界一般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它是各种物质系统的总和,通常分为有机界和无机界两大类,目前已知包括微观、宏观、宇观三大层次,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细胞、生物体、地球、太阳,直到银河系和整个宇宙。
-
或然性模型
或然性模型是关于或然(或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这种现象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宏观量是微观量的统计平均结果,服从统计规律。这些或然现象一般啊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前者偏重于数理分析,后者偏重于统计处理。医学的群体调查、个案分析、临床检验、实验研究中已广泛应用或然性模型。
-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运动规律的理论。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以量子概念为基础,揭示并描述了微观粒子具有微粒和波动的二重性。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遵从薛定谔方程。运用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研究人的生命的微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可视为量子场论的一种滥觞。
-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指制造和使用微型电子器件、元件和电路的技术,是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机械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办公室自动化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电子医疗技术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第三平衡系统
四种平衡系统的速度和作用如下表:人体四种平衡系统的速度和作用平衡系统速度作用第一平衡系统——躯体神经100米/秒(传导)快速安式平衡第二平衡系统——植物神经1米/秒(传导)内脏活动平衡第三平衡系统——经络0.1米/秒(感传)体表内脏平衡第四平衡系统——内分泌以分计(作用)全体慢平衡
-
传递现象
传递现象又称输运现象。在一定的物理参数差的推动下引起的物质或能量迁移的现象。传递现象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可以由分子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扩散而产生,也可以由混合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当物系中的温度、压强、浓度差值为零时、系统的净传递停止,达到动态平衡。
-
电子显微镜鉴定
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植物的导管、纤维、花粉粒、气孔、毛茸、角质层腺体等表面构造的微观特征,均具有很大的突破,获得不少有意义的结果,电子显微镜鉴定是药材显微鉴定的重要方法。
-
磁性瓷
磁性瓷也叫铁氧体。具有不成对电子的离子(如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离子,参看表8-7)都具有净磁矩,无磁场存在时,这些磁矩取向混乱,不显示出宏观磁性,然而在外磁场作用下,这些磁矩就会沿外磁场方向排列而产生净磁化强度,使原来磁场得以加强,这种性质叫顺磁性。我们称这种特性叫反铁磁性。磁性陶瓷就具有亚铁磁性。
-
领导者的角色期望
从微观上讲,领导者的角色期望是指在某一特定社会群众中,绝大多数成员对领导者及其行为的态度。角色期望对领导者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它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凡符合角色期望的领导者和领导行为方式,领导对象才会给予积极的评价,持积极的情感,才会有肯定的行为反应,从而推进领导角色作用的充分发挥。
-
犯罪心理预防
针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所采取的削弱和排除犯罪动因,防止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则、措施和方法的总称。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方针。基本原则是:坚持犯罪心理矫治和犯罪心理预防结合,群众预防与专业机关工作结合,综合性预防与个体的免疫性和矫治性预防结合。
-
活动
(1)活动指生物有机体的宏观和微观运动形式;(2)活动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3)活动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物质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形式、性质、任务的不同,是个性差异形成的客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