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蜀葵花
《*辞典》:黄蜀葵花:出处:《嘉佑木草》拼音名:HuánɡShǔKuíHuā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花朵。原形态:黄蜀葵(《香奁集》),又名:黄葵(《说文》),侧金盏、秋葵(《群芳谱》),棉花葵(《植物名实图考》),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性味与归经:甘、寒。
-
蜀葵膏
《医便》卷三:方名:蜀葵膏组成:蜀葵根适量,人参、白术、青皮、陈皮、甘草梢、牛膝各等分。用法用量:上用蜀葵根煎汤,去滓,再入诸药,煎成汤,入研细桃仁、玄明粉各少许,乘热饮之。主治:痈疽肿毒恶疮。制备方法:上用盐掺,收入瓷器密封,可经年不坏。附注:《普济方》:若无黄蜀葵花,根叶亦可。
-
二花散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花散:处方:酸石榴花1分,黄蜀葵花1钱。功能主治:鼻衄不止。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准绳 幼科》卷四:组成:梅花1两(阴干),丝瓜5钱(阴干),桃花5钱(阴干),朱砂2钱(水飞过),甘草1钱(去皮,火煨)。主治:小儿痘疹已出未出,不发不起,隐在皮肤之间,热症。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龙葵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龙葵散:处方:龙葵(俗名天茄子)1两,景天(俗名慎火草)1两,黄连(去须)1两,天灵盖1两,龙骨半两,乳香半两,木鳖子半两,黄蜀葵花半两。加减:疮若赤色者,即是热肉面所为,不用龙葵根,以蔓菁根代之。用药禁忌:黑疮愈后,只得食猪、鱼、葱、蒜,终身更不得食羊血,食即再发。
-
百花散
《扁鹊心书·神方》:百花散:处方:川乌5两。如大,即入白及,更别抄桃奴1钱(正名桃枭,乃是桃实,着枝不落,经冬不凋者,正月采),用麻油调,量疮口大小,煎成新熟青绢,早晚蘸药贴疮上,候疮平即止,治小儿软疖尤妙,如患臁疮,只用5味药,新汲水调,摊连纸上,临卧时贴,2-3次见效。本方方名,原书人卫本作 白花散。
-
外敷朴消散
《普济方》卷四○五:组成:天南星、朴消、乳香、秋芙蓉叶、木鳖子、当归、无名异、黄蜀葵花各等分。其痈已熟,即研白丁香少许,津唾调敷绿豆大。其痈自破,宜服排脓托裹之剂。制备方法:上为末。
-
殊圣散
《普济方》卷二八四:方名:殊圣散组成:蜗牛2个(细研),瓜萎瓤弹子大5块(为末),黄蜀葵花、叶(皆可为末)2钱。主治:牙疼。《杨氏家藏方》卷三:方名:殊圣散组成:白术4两,甘草(炙)4两,五味子4两,石膏4两,干姜(炮)3两半。主治:伤寒,头痛壮热,骨节酸痛,昏沉困倦,咳嗽鼻塞,不思饮食。主治:恶风。
-
催生如圣散
《郑氏家传妇科万金方》卷三:催生如圣散:处方:当归、川芎、大腹皮、枳壳、白芷。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或有漏血,胎脏干涩,难产痛剧者,并进3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即产下。胎死不下,煎红花、温酒调下。附注:催生独圣散(《丹溪心法》卷五)、催生为全散(《宋氏女科》)。
-
妙胜散
《直指》卷二十二:组成:落地茄花(去心)、黄蜀葵花(去心并萼,晒干,瓷器收)。主治:痈疽发背,及脑疽不论年远日久新近,诸般恶疮冷漏股疮。制备方法:上为末,井水稀调。用药禁忌:忌猪肉、鱼鲊、湿面、鸡羊鹅油、炙煿煎炒、毒物五十日。
-
黄葵胶囊
黄葵胶囊说明书:药品名称:黄葵胶囊分类:泌尿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每粒装0.5g。家兔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试验结果显示,黄葵胶囊有降低肾小球肾炎动物的尿蛋白含量和血清肌酐含量的作用。注意事项:孕妇忌用。专家点评: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
槟榔黄葵散
处方:槟榔1个(生者),木香、黄蜀葵花、黄连(去须)。制法:将槟榔称见分两,余药与槟榔等分,为细散。功能主治:恶疮久不愈者。用法用量:先以温浆水洗疮净,看大小,入腻粉少许,蜜调涂于故帛上敷之,2-3日易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
黄金散
《活幼心书》卷下:黄金散:处方:黄柏(去粗皮,用生蜜润透,烈日下晒干,再涂蜜晒,凡数十次为度)粉草各30克制法:上药锉碎,焙,研为细末。摘录:《产宝诸方》《普济方》卷二九五:黄金散:处方:黄柏、黄芩、白芷、藿香、零陵香、甘草、甘松各等分。功能主治:喉闭肿腮,涎结成核,走马缠喉,诸风欲死者。
-
兰香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兰香散:处方:兰香叶(烧灰)6克铜青1.5克轻粉0.3克制法:上为细末令匀。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圣济总录》卷一三三:兰香散:处方:白兰香叶(阴干)1两,百合1两,黄柏(蜜炙,锉)1两,胡粉(研)1两,黄蜀葵花(焙)1两。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疳痢。主治:大人小儿疳齿宣露。
-
十全方
《百一》卷十六:组成:白蔹、白及、黄柏、苦葫芦蒂、赤小豆、黄蜀葵花各等分。主治:恶疮。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津于手心内调如膏药。《普济方》卷三十四:组成:黄芩1两,郁金1两,白术1分。主治:妊娠患时气。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加蓝根少许,水1中盏,煎至7分服。未得汗,再服即愈。一方,地黄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