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壳
《*辞典》:荔枝壳: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L ZhīK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外果皮。附方:①治赤白痢:橡实壳、甘草、荔枝壳、石榴皮。(《普济方》橡实散)②治血崩:㈠荔枝壳烧灰存性,研末。(《同寿录》)㈡荔枝壳30克,水煎服。各家论述:《本草求真》:痘疮不起,用壳煎汤以服,盖取壳性温补内托之意。
-
四物内托饮
《卫生鸿宝》卷四:组成:当归(酒洗)、生地(酒洗)、白芍(酒洗)、川芎、防风、生耆、山甲(乳炙)、麦冬、皂角刺、元参、桔梗、甘草、荔枝壳,晚米1撮。主治:痘疮6-7朝,血燥气郁而毒不化浆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三酥饼
用法用量:上方如遇时行痘疹,小儿发热之初,每3岁者,将3饼各取半分,热酒化下,盖覆出汗;若痘已出满,顶红紫色,为热毒之盛,宜煎紫草、红花汤或化毒汤将辰砂、紫草2饼调下少许解之。用药禁忌:痘出之后,不可服麻黄饼子。各家论述:辰砂能解毒,凉心火,制过又能发痘;蟾酥能驱脏腑中毒气从毛腠中作臭汗出。
-
祛邪汤
《痘疹仁端录》卷三:方名:祛邪汤组成:乌毛1两,升麻、荆芥、木通、防风、紫苏、广荔枝壳、水杨枝。功效:解痘秽气。用法用量:水煎。附注:《准绳 幼科》:痘本美丽鼎峻,而一对失防,或触于腥血,或感于秽臭,倏忽更变,外宜祛邪汤浴之,内服玉枢、正气丹。
-
橡实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方名:橡实汤别名:橡实散组成:橡实壳(炒)、甘草(炙)、荔枝壳、石榴皮各等分。主治:赤白痢疾。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橡实散(《普济方》卷二一一)。
-
乌须固齿方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虺后方》:方名:乌须固齿方组成:地骨皮1两,川芎7钱,白蒺藜7钱,没石子4钱,香附子3钱(以上5味炒),青盐1两(用紫土罐瓦火煅,不响为度),细辛3钱,旱莲草4两(2味炒黄,不犯油气)。功效:乌须,固齿。
-
草灰散
处方:荔枝壳(微燎存性)、草纸(烧灰存性)、多年陈茅草(晒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痘溃烂。用法用量:掺于烂处,即收水结痂。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五
-
经红散
处方:荔枝壳(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食。用法用量:3岁每服半钱,米汤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
稀痘保婴丹
主治:痘未见点之先。用法用量:每服1丸,大人2丸,未出痘之先,浓煎甘草汤磨下;已发热之时,生姜汤磨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外又将紫草3两,入水3碗,熬膏半碗,入生沙糖半盏,将前末药用紫草膏为丸,如圆眼核大,将飞过辰砂为厚衣。附注:保婴丹(《赤水玄珠》卷二十七)、秘传保婴丹(《准绳 幼科》卷四)。
-
矾硫散
《医统》卷六十六:矾硫散:处方:枯矾半两,硫黄半两。功能主治:风热上攻阳明经,面鼻紫色,风刺隐疹。内服防风通圣散。摘录:《医统》卷六十六《医级》卷八:方名:矾硫散组成:白矾、硫黄、乳香各等分。主治:肺风,酒渣鼻。如无茄时,以荔枝壳煎汁代之,或用绵裹末擦之亦可。制备方法:上为末。
-
通天散
《杏苑》卷八:方名:通天散组成:大黄1两,独生皂角1两(俱生)。主治:大风疾,遍身隐疹瘙痒,麻木在下者。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宣明论》卷十四:方名:通天散组成:赤芍药、川芎、黄连、黄芩、玄胡索、草乌头、当归、乳香(别研)各等分。功效:通一切壅滞,明目。主治:偏正头痛,并夹脑风。主治:赤眼暴发,肿痛。
-
灰草散
处方:荔枝壳(微烧存性)、草纸(烧存性)、多年陈茅草(晒干)。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溃烂。用法用量:掺于烂处,即收水结痂。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