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枝
出处:《本草纲目》拼音名:DīnɡXiānɡZhī丁香枝药材基原:丁香枝为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Syzygiumaromaticum(L.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
-
豆蔻汤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豆蔻汤:处方:丁香枝杖七斤,甘草(炒)十一斤,白面(炒)六斤,肉豆蔻(面裹.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胃气不和,心下结痞,噫气食臭,胁下气满,虚鸣下利。主治:胸膈痞满,呕哕恶心,腹胁刺痛,短气噎闷,噫气吞酸,不思饮食,一切气痰。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缓缓呷。
-
水瓢丸
处方:乌梅肉(四两)甘草(一两)青盐(一两)干木瓜(一两)白茯苓(一两)檀香(一两)麝香(二钱半)炮制:上除麝香别研,余并为细末,炼蜜为丸。主治:冒暑毒。《普济方》卷一一七引《卫生家宝》:组成:丁香枝杖1两,甘草半斤(炙),白梅肉3两(为末),乌梅肉1斤,紫苏叶(去土)3两,檀香半两,麝香1字。
-
丁香根
概述:丁香根为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Syzygiumaromaticum(L.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开宝本草》:“疗风热毒肿。”《药性考》:“治肿毒内陷。”
-
丁香露
概述:丁香露为中药名,出《本草纲目拾遗》,是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Syzygiumaromaticum(L.微辛,微温。治寒澼胃痛。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
-
丁香油
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消化不良,疝痛。治风湿痹痛,涂擦患处;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王殿翔《生药学》:“用于肠胃多气,绞痛,消化不良,恶心与呕吐;宜忌:实火、阴虚火旺者禁服。
-
益阳散
《鸡峰》卷十二:方名:益阳散组成:丁香枝杖、藿香、零陵香、吴茱萸、甘松、紫稍花、菟丝子、桂、蛇床子、笺香、木香、杜狗脊各等分。主治:湿冷乘袭下部肿痛。《寿世保元》卷八:方名:益阳散组成:天南星。主治:小儿吐泻不止,或攻伐过多,四肢发厥,虚风不省人事。制备方法: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