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尾草
拼音名:ShǔWěiCǎo别名:坑苏、紫花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japonicaThun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花冠淡红、淡紫、淡蓝至淡白色,冠筒筒状,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边缘有圆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
-
鼠尾草属
中文名鼠尾草属拼音名shuweicaoshu拉丁名Salvia中国植物志66:70描述SalviaL.鼠尾草属,唇形科,约700(-105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我国有79种,产全国各地,尤以西南为最多。叶为单叶或羽状复叶;花萼二唇形,上唇全缘或具3齿或具3短尖头,下唇2齿;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或长圆状三棱形,无毛,光滑。
-
土丹参
拼音名:TǔDānSh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荞麦地鼠尾草的根。花萼窄钟状或钟形,二唇形,唇裂不及萼长1/3,下唇与上唇近等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野、草地、山坡。药理作用:土丹参水溶性部位射液以相当于30g/(生药)/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后1.5h可见土丹参极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
-
红须须
其生叶具长柄;冠筒长约1cm,冠檐二唇形,上唇伸直,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间灌木丛中、草地荒坡。性味:味苦;性微寒归经:肝;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祛瘀止痈、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的功能。用于月经不调、经闭,宫外孕,肝脾肿大,心绞痛,心烦不眠、疮疡肿毒。
-
血盘草
拼音名:XuèPánCǎo别名:叶下红、红青菜、雪见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贵州鼠尾草和血盆草带根的全草。性状:性郑州鉴别,茎四方形,上有细柔毛,单叶对生或单数羽状复叶,叶片长卵圆形,先端渐尖或钝,基部略成心形,边缘圆齿形,上面暗紫色,下面紫红色,味脉明显,下面脉上被绒毛,办公 状花序。
-
红丹参
拼音名:HónɡDānShēn别名:紫丹参、大木帮、红秦艽、松林丹参、马蹄叶红仙茅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橙色鼠尾草的根。叶大多数基生,间有1-2对茎生;苞片椭圆形或倒卵圆形;花萼钟形,长9-10mm,外面密被褐色具节长柔毛,内面被微硬伏毛,二唇形,果时增大,宽钟形;性味:味淡;活血调经;凉血止血。月经不调;
-
滇丹参
拼音名:DiānDānShēn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云南鼠尾草的根。 ^^伞花序4-6花,疏离,组成顶生假总状花序,花序被腺毛或长柔毛;二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2浅裂;4.纤维管胞单个散在或成束,长梭形。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
-
黄花紫丹参
拼音名:HuánɡHuāZǐDānSh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截萼鼠尾草的根。具粗壮的根状茎,密被卵圆状披针形的褐色鳞片。苞片卵圆形,先端渐尖或锐尖;花冠黄色,冠筒长2cm,冠檐二唇形,上唇卵圆形,稍穹窿状,下唇斜平展,3裂,中裂片倒心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边。功能主治:活血调经;主月经不调;
-
奇亚籽
概述:奇亚籽为唇形科鼠尾草属芡欧鼠尾草的种子。中文名称:奇亚籽英文名称:Chiaseed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芡欧鼠尾草(拉丁学名:SalviahispanicaL.)食用部位:种子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2.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长叶丹参
拼音名:ChánɡYèDānShēn别名:对口元宝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舌瓣鼠尾草的全草。叶有基生叶及茎生叶,基生叶具长柄,柄长2-3cm;花冠淡红色,外面被疏柔毛,冠檐一唇形,上唇直伸,长圆形,下唇 廓三角形,3裂,中裂片较小,舌状;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络。主月经不调;
-
鼠尾草散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方名:鼠尾草散组成:鼠尾草5两,槐花(炒)3两,犀角(镑)2两,黄连(去须)2两,栀子仁2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芍药1两,地榆(锉)1两,甘草(生锉)1两。主治:中焦结热,下赤白沃。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稍增至3钱,早、晚食前用温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散。主治:久血痢,连年不愈者。
-
三对叶丹参
拼音名:SānDuìYèDānShēn别名:小红参、小紫丹参、红根根药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三叶鼠尾草的根。茎被长柔毛。叶有单叶及三出复叶;1.网纹及具缘纹导管直径16-56 m,网纹导管分子较小,末凋斜尖或钝圆,网孔细狭,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具缘纹孔导管较粗大,具缘纹孔类圆形,排列稍密,有的具网状三生增厚。
-
圣汤
《千金》卷十五:组成:鼠尾草2两,豉1升,生姜6两,栀子仁6两,桃皮1握。主治:赤白下痢,大孔虫生。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一本单用桃皮,以酒煮服之。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鼠尾草专主寒热下痢脓血而散结滞;栀子仁除五内邪气而散湿热;桃根白皮和血杀虫;生姜通神明去臭气也。
-
鼠尾草丸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四:方名:鼠尾草丸组成:鼠尾草10斤,马鞭草10斤。主治:卒大腹水病。制备方法:水1石,煮取5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如大豆大。用药禁忌:禁食肥肉、生冷。附注:《普济方》本方用法;为丸如小豆大,轻粉为衣。每服三丸至六丸,米饮送下。
-
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效应类似于国际管制药,如大麻、可卡因、海洛因、麦角胺二乙酰胺(LSD)和甲基苯丙胺等。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按化学结构相似性(如苯乙胺、色胺)和(或)其主要药理作用(例如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为八类。苯乙胺类:主要包括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及苯丙胺衍生物两个类别。
-
秦皮丸
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二:方名:秦皮丸组成:鼠尾草、蔷薇根、秦皮(如无,用槲皮代之)各等分。主治:血痢,下赤连年。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淹煎,去滓,铜器重釜煎,为丸如梧桐子大。愈止,亦可浓汁服半升。
-
马鼠膏
处方:鼠尾草10斤,马鞭草10斤。制法:水1石,煮取5斗,去滓,再煎令稠,以粉为丸,如大豆大。功能主治:水肿腹大。用法用量:每服2丸,加至4-5丸。注意:猪肉、生冷勿食。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仙拈集》卷一
-
红骨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骨参:拼音名:H nɡGǔShēn别名:长冠鼠尾、紫参、毛丹参来源:唇形科红骨参SalviaplectranthoidesGriff.,以根入药。生境分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小叶近圆形至披针形,长0.5-5cm,无毛或下面脉上被微柔毛,具腺点。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软战摇动,筋骨疼痛,半身不遂,痿软流痰。
-
策划药
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效应类似于国际管制药,如大麻、可卡因、海洛因、麦角胺二乙酰胺(LSD)和甲基苯丙胺等。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按化学结构相似性(如苯乙胺、色胺)和(或)其主要药理作用(例如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为八类。苯乙胺类:主要包括二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及苯丙胺衍生物两个类别。
-
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效应类似于国际管制药,如大麻、可卡因、海洛因、麦角胺二乙酰胺(LSD)和甲基苯丙胺等。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按化学结构相似性(如苯乙胺、色胺)和(或)其主要药理作用(例如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将新精神活性物质分为八类。
-
鳗鱼火腿
鳗鱼火腿制作方法先将鳗鱼切开,用盐水浸渍后继续在低温下长时间盐渍,水洗后整型,蒸好后干燥,最后进行烟熏。然后用玻璃纸或其它薄膜包覆材料包好,两端用橡胶圈等套紧,再用细绳缠好。熏烟中的多种有机化合物中,苯酚能赋予制品以良好的鲜味,愈创木酚型化合物与杂酚油一起赋予制品以熏香,同时还具有防腐效果。
-
狼牙草散
处方:狼牙草1分,使君子半两,鼠尾草1分,棠梨根半两(锉),酸石榴根半两,贯众根半两,槲树皮半两,钩藤半两,龙胆半两(去芦头),射干2分,栗刺半两,故绵灰1两,乱发灰1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蛔疳,干瘦发竖,或痢肚大。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空心、晚后各1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