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梅科
中文名杨梅科拼音名yangmeike拉丁名Myricaceae描述Myricaceae杨梅科,双子叶植物,2属,约50种,分布于东亚与北美,我国只有杨梅属Myrica1属,4种,产西南部至东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排成腋生的葇荑花序;雌花具1枚苞片和2至数枚鳞片状小苞片;子房上位,1室,具基生、直立的胚珠1枚;
-
杨梅
Arbutus杨梅是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的果实,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杨梅。2.杨梅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溃疡病患者要慎食。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子房卵形,花柱极短。分株繁殖;肝经功能主治生津解烦;2.《日华子本草》:忌生葱。8.《本经逢原》:杨梅,能止渴除烦,烧灰则断痢,盐藏则止呕喙消酒。
-
圣生梅
概述:圣生梅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品汇精要》,为《食疗本草》记载的杨梅之别名。性味归经:甘、酸,温。入肺、胃、肝经。功能主治:功在生津解渴,和胃消食,解酒,涩肠。内服:生食,浸酒或腌食,15~烫火伤,烧存性油调敷。化学成分:本品含糖,有机酸,花色素的单葡萄糖苷和双葡萄糖苷及微量的杨梅树皮素。
-
朱红
概述:朱红为中药名,出自《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食疗本草》记载的杨梅之别名。别名:圣生梅、白蒂梅、朱红、树梅。性味归经:甘、酸,温。入肺、胃、肝经。功能主治:生津解渴,和胃消食,解酒,涩肠。烫火伤,烧存性油调敷。化学成分:本品含糖,有机酸,花色素的单葡萄糖苷和双葡萄糖苷及微量的杨梅树皮素。
-
矮杨梅皮
拼音名:ǎiYánɡMéi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根。叶片长椭圆状倒卵形至短楔状倒卵形,长2.5-8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楔形,中部以上常有少数粗锯齿,成长后上面腺体脱落留下凹点,下面腺体常不脱落,无毛或有时上面中脉上有稀疏柔毛;雌雄异株;性味:酸;通络止痛。
-
杨梅根
④《福建中草药》:理气散瘀,通关开窍。(《闽南民间草药》)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功能性胃痛:杨梅树根皮(去粗皮)、青木香(马兜铃根)各等量。(《贵州草药》)⑥治外伤出血:杨梅根皮研细末,敷伤处。水煎,熏洗伤处。(《杨氏家藏方》立愈散)⑩治走马牙疳:鲜杨梅根第二重皮,捣极烂,调食盐少许,敷患处。
-
杨梅核仁
《*辞典》:杨梅核仁:出处:《纲目》拼音名:Y nɡM iH R n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杨梅条。功能主治:治脚气。摘录:《*辞典》
-
杨梅树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Y nɡM iSh 别名:大树杨梅、野杨梅(《云南中草药》)。单叶互生,聚生于枝的上部,革质,楔状倒卵形至倒披针状倒卵形,长5~8厘米,苞片密,覆瓦状排列,每苞腋内有一雄花,雄蕊3~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向阳的林中。功能主治:消炎,收敛,止泻,上血,止痛,治痢疾,肠炎,崩漏,胃痛。
-
杨梅树皮
《*辞典》:杨梅树皮:出处:《纲目》拼音名:Y nɡM iSh P 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树皮,春初,剥取树皮。又含鞣质。功能主治:治痢疾,跌打损伤,目翳,牙痛,汤火伤,恶疮疥癞。①《日华子本草》:煎汤洗恶疮疥癞。浸酒或入丸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水煎,分作三次,每次加白糖三钱调服,一日一剂。
-
白蒂梅
概述:白蒂梅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品汇精要》,为《食疗本草》记载的杨梅之别名。性味归经:甘、酸,温。入肺、胃、肝经。功能主治:生津解渴,和胃消食,解酒,涩肠。内服:生食,浸酒或腌食,15~烫火伤,烧存性油调敷。化学成分:本品含糖,有机酸,花色素的单葡萄糖苷和双葡萄糖苷及微量的杨梅树皮素。
-
杨梅叶
拼音名:YánɡMéi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叶。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或倒披针形,革质,长8-13cm,上部狭窄,先端稍钝,基部狭楔形,全缘,或先端有少数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稍淡,平滑无毛,有金黄色腺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丘陵向阳山坡或山谷中。性温功能主治:燥湿祛风;
-
矮杨梅
洗净晒干。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状倒卵形至短楔状倒卵形,长2.5~3.5厘米,上面有腺体脱落后的凹点,下面有腺体,通常无毛;雌雄异株。4不孕苞片和2雌花:雌花有2小苞片,子房无毛。附方:①治风湿痛:杨梅根配小红参、叶下花共研末,用酒或开水送服。④治咳嗽:杨梅酱配枳壳、陈皮、百部(三味为末),共蒸吃。
-
矮杨梅果
拼音名:ǎiYánɡMéiGuǒ别名:杨梅果、滇杨梅、酸杨梅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果实。叶片长椭圆状倒卵形至短楔状倒卵形,长2.5-8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楔形,中部以上常有少数粗锯齿,成长后上面腺体脱落留下凹点,下面腺体常不脱落,无毛或有时上面中脉上有稀疏柔毛;雌雄异株;性味:酸;
-
毛杨梅根皮
拼音名:MáoYánɡMéiGēn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根皮。单叶互生,聚生于枝的上部,革质,楔状倒卵形至倒披针状倒卵形,长5-18cm,宽1.5-4c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偶在中部以上有少数圆齿或锯齿,叶下面有极稀疏金黄色腺体。性味:苦;性温功能主治:收涩止泻;腰肌劳损;跌打伤痛;
-
毛杨梅皮
拼音名:MáoYánɡMéi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树皮。单叶互生,聚生于枝的上部,革质,楔状倒卵形至倒披针状倒卵形,长5-18cm,宽1.5-4c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偶在中部以上有少数圆齿或锯齿,叶下面有极稀疏金黄色腺体。化学成份:茎皮含 -谷甾醇( -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
-
杨梅属
中文名杨梅属拼音名yangmeishu拉丁名Myrica中国植物志21:2描述MyricaL.杨梅属,杨梅科,约50种,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我国有4种,产西南至东部,其中杨梅M.rubraSieb.etZucc.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果供生食或淹渍用或制成饮料;树皮含单宁,可为鞣料或染料。子房1室,下承托以2-4个小苞片,有直立的胚珠1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