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鸽卵
《全国中草药汇编》:鸽卵:拼音名:GēLuǎn别名:家鸽卵、鸽蛋来源:鸽形目鸠鸽科家鸽ColumbadomesticaGmelin;3.岩鸽,很似普通驯养的命子,但腰和尾上覆羽为石板灰色;以植物种子为主。肾经功能主治:补肾益气;(《四川中药志》)②预防麻疹:鸽蛋二个,煮食。(《吉林中草药幻各家论述:《纲目》:解疮毒、痘毒。
-
紫啸鸫
尾羽纯深紫蓝色,内缘转黑褐色。下腹、下胁尾下覆羽以及腋羽等均黑褐。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栖息在多石的山涧溪流旁,有时也在居民点活动。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入肺、胃、肝、大肠四经功能主治:解毒;神经衰弱;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解毒、止血、止咳的功效。主治痔疮、吐血、咳嗽等症。
-
山鸡
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ShānJī来源:为雉科动物原鸡的肉。原形态:为家鸡的远祖,形似家鸡而较小,体长约60厘米。下背和腰转为红橙色;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色,而有金属绿色反光;头和颈项黑褐缀红;生境分布:栖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的密林中。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滋养温补,强筋骨,入肝补血。治崩漏带下。
-
鹬肉
《*辞典》:鹬肉: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Y R u来源:为鹬科动物红脚鹬或鹬属其他种动物的肉。嘴长,端部黑色,上嘴基部褐色,下嘴基部角黄色。眼先暗褐,略有白斑。上体灰褐,上背及翅上的大、中覆羽和三级飞羽均浅红褐色,各羽中央有宽窄不等的黑褐色纵纹和横斑;尾下覆羽端部有黑褐色羽干纹和少许横斑。
-
翡翠
《*辞典》:翡翠:出处:《纲目》拼音名:FěiCu 来源:为翠鸟科动物白胸翡翠等的肉。原形态:体长约30厘米。大覆羽、初级覆羽和次级飞羽均为深浅不同的蓝色或绿蓝色,次级飞羽具有黑色先端;除中央1对外,其余尾羽内缘均暗褐色;捕食昆虫、螃蟹、鱼、蛙、蠕虫等。遍布华南一带;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平,无毒。
-
鸽
《*辞典》:鸽: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Gē别名:鹁鸽(《食疗本草》),飞奴(《开元天宝遗事》)。①孟诜:调精益气,治恶疮疥癣,风疮白癜,疬疡风,炒热酒服。⑤《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干血劳,月经闭止,截疟,疗肠风下血。(《食医心镜》)②治久疟:鸽肉蒸食。今世劳怯人多畜养及煮食之,殊未当也。
-
鸨肉
《*辞典》:鸨肉:出处:《饮膳正要》拼音名:BǎoR u来源:为鸨科动物大鸨的肉。后颈基处棕栗色,上体其余部分,大都为淡棕色,布满粗阔的黑色横斑,粗斑之间,更杂以虫蠹状黑斑。翼阔大,小、中覆羽灰而具白端,大覆羽和大部分的三级飞羽纯白,次级和初级飞羽黑褐而基部白色;性味:《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
莺
原形态:黄鹂(《禽经》张华注)体长约25厘米。初级飞羽及其覆羽黑色,覆羽的外翈黄色,初级飞羽则具黄或白色的狭边。雌鸟羽色相似,仅背面色泽稍带绿色:翼及尾的黑色部分稍沾褐色。功能主治:①江颖《食物本草》:补益阳气,助睥。
-
鸮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Xiāo别名:流离、鸱鸮(《诗经》),土枭(《尔雅》),服(《汉书》),天鸟(《周礼》郑玄注),训狐(《巴蜀异物志》),山鸮(《汉书》晋灼注),画鸟(《埤雅》),幸狐、车载板、快扛鸟、春哥儿(《纲目》),猫头鸟(《随息居饮食谱》)。功能主治:治噎食,惊痫,鼠瘘,恶疮。
-
鸊鷉
《*辞典》:鸊鷉: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B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 鸟类》)。初级、次级飞羽灰褐色,初级飞羽尖端灰黑色,次级飞羽尖端白色;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少阴经。②《饮膳正要》:补中益气。
-
屎咕咕
上背和翅上的小覆羽转为棕褐色;生境分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柔肝熄风,镇心安神。附方:①治癫痫:屎咕咕一只(先将毛、肠胃去掉,焙黄研末,置瓶中备用),荆芥三钱,白矾一钱,生半夏三钱,天竺黄三钱。挖耳草、虎掌草、茜草、防风、白头翁各三钱,水煎取液,送服屎咕咕粉三钱,发作前服。
-
鹧鸪
飞羽暗褐,具白色横斑,最内侧飞羽与肩羽同。尾下覆羽棕色。民间把鹧鸪作为健脾消疳积的良药,治疗小儿厌食、消瘦、发育不良效果显著。本动物的脚(鹧鸪脚)、血(鹧鸪血)、脂肪(鹧鸪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性味①《唐本草》:"味甘,温,无毒。"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心。"②孟诜:"能补五脏,益心力,聪明。
-
鷩雉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B Zh 别名:赤鷩(《山海经》),鵕鸃(《汉书》),采鸡(《逸周书》),锦鸡(《禽经》),金鸡(《纲目》)。外侧尾羽呈桂黄色和黑褐色波状横斑相间状;次级飞羽及其覆羽均黑色而缀以栗色;翼上黑斑更粗;生境分布:平时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多岩的山地及岩坡,出没于矮树丛和竹林间。
-
竹鸡
《*辞典》:竹鸡: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拼音名:Zh Jī别名:山菌子(《本草拾遗》),鸡头鹘(《东坡诗集》),泥滑滑(《纲目》),竹鹧鸪(《中国动物图谱 鸟类》)。翼上的内侧覆羽和飞羽满布有棕黄色波状纹,外侧者转为暗褐色,初级飞羽外缘淡栗色;中央尾羽淡肉桂栗色,密杂以黑褐色虫蠹状纹,并贯以5~雄者好斗。
-
八哥
出处:《纲目》拼音名:BāGē别名:寒皋(《淮南万毕术》),鸲鹆(《唐本草》),花鹆(《荆楚岁时记》),哵哵鸟(《广韵》)。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用端。治久嗽,呃逆,痔疮出血。①《唐本草》:主五痔、止血,炙食或为散饮服之。②《食疗本草》:腊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④《日华子本草》:治吃噫,下气。
-
鹦鹉
《*辞典》:鹦鹉:出处:《纲目》拼音名:YīnɡWǔ别名:鹦鹘(汪颖《食物本草》),干皋、鹦哥(《纲目》)。自下嘴基部有一对宽阔黑带,斜伸至颈侧;自背和肩以至尾上覆羽均草绿色,但无光辉,上背部并沾有黄色;雌鸟的头部较蓝,喉和胸较橙红,而无灰蓝色泽。上嘴为黑色。生境分布: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
鹈鹕嘴
《全国中草药汇编》:鹈鹕嘴:拼音名:T H Zuǐ别名:斑嘴鹈鹕来源:鹈形目鹈鹕科斑嘴鹈鹕PelecanusroseusGmelin,以脂肪入药。上背、肩羽以及翅上的三级飞羽和中小覆羽等均淡黄褐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在沿海沼河川地带。性味:味咸;性平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涩肠。各家论述:《嘉佑本草》:主赤白久痢成疳者。
-
鸐雉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malicusreevesii(Gray)原形态:长尾雉,体长约150cm。雉者羽色华丽。次级飞羽白色,有黑色和栗色羽缘;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均黑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多林的高山中善奔驰与飞翔。性味:味甘;小毒归经:脾;主气虚喘促;2.《纲目》:炙食,补中益气。
-
鸜雉
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Q Zh 别名:翟(《尚书》),山雉(《尔雅》),翟鸡、山鸡(《禽经》),长尾野鸡(《中国动物图谱 鸟类》)。原形态:长尾雉,又名:白冠长尾雉。翼上覆羽白色,有黑色和栗色羽缘;次级飞羽黑褐色,有白斑,羽端棕黄色;喉与胸间横亘黑带;功能主治:①孟诜:主五脏气喘不得息,作羹臛食。
-
白腹锦鸡
拼音名:BáiFùJǐnJī英文名:LadyAmherstpheasant别名:箐鸡肉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白腹锦鸡的肉。中央尾羽白而具金属蓝黑色横斑,斑间并杂满云石状黑色斜纹;尾下覆羽黑色,先端闪绿而具黑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栖息多岩石的山地。性味:味甘;大肠经功能主治:止血;主治血痔,痈疮肿毒等症。
-
鸱头
《*辞典》:鸱头:出处:《别录》拼音名:ChīT u别名:鹦头(《唐本草》)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头。尾上覆羽纯白,中央一对尾羽与背同色,次二对亦灰而具暗灰横斑,外侧尾羽大都白色,亦杂以灰暗横斑。(《千金方》)②治风头旋,毒发眩冒:鸱头一枚(炙令黄),闾茹一两,川椒一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
鹰骨
《*辞典》:鹰骨:出处:《纲目》拼音名:YīnɡGǔ别名:鹞婆骨(《陆川本草》)。肩、背、腰及尾上覆羽均石板灰色,肩羽和尾上驳羽有白色横斑;尾羽灰褐,具宽阔的黑褐色横斑,端缘灰白。本动物的头(鹰头)、眼睛(鹰眼睛)、嘴和脚爪(鹰嘴爪)亦供药用,各详专条。壮筋骨,益气力,除痹祛风,明目,去积,消鸡骨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