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团花根
《*辞典》:水团花根: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ShuǐTu nHuāGēn来源:茜草科植物水团花的根,全年可采。化学成份:含生物碱、黄酮甙、挥发油、鞣质、氨基酸、还原糖。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瘀消肿。治感冒咳嗽,肝炎,腮腺炎,关节炎,跌打损伤。水煎调糖服。
-
野黄皮
《*辞典》:野黄皮: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YěHu nɡP 别名:接骨木(《广西药植名录》),山黄皮、假黄皮(《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山茴香(《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齿叶黄皮的叶及根。15,卵形、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附方:①治感冒高热:山黄皮、桑枝、香精、淡竹叶,水煎服。
-
岗梅叶
《*辞典》:岗梅叶:出处:《岭南草药志》拼音名:GǎnɡM iY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叶。功能主治:治感冒,跌打损伤,痈毒,疔疮。附方:①治疖肿:岗梅鲜叶,捣烂外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疔疮:鲜岗梅叶适量,加糯米、红糖共捣敷患处。(福建)③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鲜岗梅叶,捣烂外敷。
-
香花菜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XiānɡHuāC i别名:绿薄荷、青薄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小坚果卵形,黑色,有微柔毛。65%,以及柠檬烯、水芹烯等。功能主治:疏风,理气,止痛。②《岭南采药录》:专散风寒湿,调经。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咳嗽,虚劳咳嗽;
-
水仙桃
出处:《广西中药药》拼音名:ShuǐXiānT o别名:锁匙筒(《陆川本草》),田浮草、香须公(《广西中草药》)。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毛草龙或草龙的全株。叶互生,披针形,长3~②草龙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是:本种植株较小,高20~蒴果长1.2~治感冒咳嗽,喉痛,口疮,疖肿。②《广西中药志》:治小儿身热,疮疖。
-
露兜竻蔃
《*辞典》:露兜竻蔃: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L DōuL Qi nɡ别名:勒角蔃(《岭南草药志》),露兜根(《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切片,晒干。化学成份:根含酚类、氨基酸、糖类。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功能主治:治感冒,温热,肝炎,肾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②《岭南采药录》:治眼热痛。
-
土柴胡
为《名医别录》记载的牡蒿之别名。1.治感冒发热,小儿疳热,衄血,肺结核潮热,咯血,疟疾,黄疸型肝炎,便血,崩漏,带下。牡蒿根:煎服治风湿痹痛。别名:天芥菜、地胆头、土柴胡、草鞋底、毛刷子、地苦胆、铁烛台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的全草。性味归经:苦、辛,寒。入肺、肝、肾经。
-
高粱泡根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GāoLiɑnɡP o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高梁泡的根。小枝疏生细绒毛。萼片5,三角状卵形,外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橙色腺点;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疏风解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感冒,口腔炎,鼻衄,咳血,血崩,白带过多,产后感染,子宫下垂,痔疮,癫痫,坐骨神经痛。
-
牡荆茎
《*辞典》:牡荆茎:出处:《别录》拼音名:MǔJīnɡJīnɡ别名:牡荆条(《安徽药材》)。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枝条。功能主治: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外用:煎水洗或含漱。附方:①治风牙痛:牡荆茎同荆芥、荜茇煎水漱。(《纲目》)②治脚气诸病:用荆茎于坛中烧烟,熏涌泉穴及痛处,使汗出则愈。
-
萝芙木茎叶
《*辞典》:萝芙木茎叶: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Lu F M JīnɡY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萝芙木的茎叶,夏、秋采收。功能主治:祛风,降压,行瘀,解毒。治感冒,高血压,痧症吐泻,咽痛,痈肿,疮疥,跌打损伤。注意:《广西药植图志》:有胃病及气血虚寒者忌用。附方:①治感冒痧气:羊姆奶叶煎汤内服。
-
红孩儿
秋海棠科植物裂叶秋海棠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红孩儿:红孩儿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别名:又名薯良、朱砂莲、山猪薯、红药子、红孩儿、金花果。煎剂及酊剂对离体小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功能主治:治感冒咳嗽,风湿骨痛,腰痛,消化不良,跌打肿痛,疔疮。④《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
-
岩豇豆
《*辞典》:岩豇豆: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Y nJiānɡD u别名:岩泽兰(《贵州草药》)。苞片倒披针形,革质;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和伤寒杆菌都有一定抑菌作用。治感冒,慢性气管炎,钩端螺旋体病,劳伤吐血,小儿疳积。若产后腹痛,用酒炖服。
-
水苏
《中医大辞典》·水苏:水苏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④《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崩中,带下,血痢,头风目眩,产后中风及血不止。(《圣惠方》)④治吐血及下血,并妇人漏下:鸡苏茎叶煎取汁饮之。
-
华山矾根
《中医大辞典》·华山矾根:华山矾根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即《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土常山的别名。1.治感冒发热,痢疾,肠炎,急性肾炎,疟疾,筋骨疼痛,热毒疮肿。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华山矾根1两,毛冬青根1两,猪骨5钱,加水文火煎至约250毫升,每日1次温服(不宜冷服,以免引起恶心),10次为一疗程。
-
排钱草
枝纤细,被柔毛。化学成份:全草含蟾毒色胺、N,N-二甲基色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甲氧基-N-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等多种色胺衍生物和禾草碱。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附方:①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
-
黄荆叶
《*辞典》:黄荆叶: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nɡJīnɡY 别名:蚊枝叶(《生草药性备要》),白背叶(《岭南采药录》),姜荆叶(《湖南药物志》),埔姜叶(《广东中药》),姜子叶(《农村常用草药手册》)。还含牡荆定碱及维生素C等。煎汤浴身,散热,消疮肿痛。④《广州植物志》:治久痢,霍乱转筋,脚气肿满。
-
八仙草
《*辞典》·八仙草: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BāXiānCǎo别名:猪殃殃(《野菜谱》),小锯藤、锯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广西中药志》),细茜草(《云南中草药》)、拉拉藤。①《滇南本草》:"治湿热,诸经客热,虚痨,童痨,筋骨疼痛,热淋,赤白便浊,玉茎痛。
-
秤杆升麻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Ch nɡGǎnShēnɡM 别名: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点菜、土升麻(《贵州民间药物》),猫儿翻甑、搬倒甑(《贵州草药》)。雄蕊5,药多少合生,围绕花柱四周,药上端有附片,基部钝形;柱头伸出,2裂,裂片圆柱形。治疟疾,感冒。附方:①治感冒:秤杆升麻四钱,葛根三钱,柴胡三钱。
-
豆豉姜
《*辞典》:豆豉姜: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D uChǐJiānɡ别名:木浆子根(《分类草药性》),满山香(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药志》),过山香、枪子蔃(《广东中药》)。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参见木姜子及木椒根条。
-
山甘草
小枝被柔毛。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泉州本草》)⑦治断肠草、砒霜、磷化锌中毒:玉叶金花鲜叶三至四两捣汁,调鸡蛋白三至五个,大蓟根粉、天门冬粉各五分,先探吐后灌服,每十五分钟服一次。
-
五香草
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中医大辞典》·五香草:五香草为中药名,出自《陕西植物药调查》,为《中药志》记载的牛至之别名。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2.2cm,宽0.2-0.4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被微柔毛,下面脉上被短硬毛,有腺点。
-
水蜈蚣
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中医大辞典》·水蜈蚣:水蜈蚣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①治感冒发热,疟疾,支气管炎,百日咳,细菌性痢疾,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乳糜尿。疖肿,蛇咬伤,捣烂敷。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牡荆素、鞣质及苦味质等。小穗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压扁,长约3mm,宽0.8-1mm,有1花;
-
灯笼草
又含苦蘵素(Physapubescin)、苦蘵甾醇(Pubescenol)、苦甾内酯(Pubescenolide)等。叶柄长2-5cm,密生柔毛;根中含右旋灯笼草碱,消旋灯笼草碱,右旋N,N-二甲甘灯笼草碱盐(N、N-dimethylphysoperuviniumsalt)[17],睡茄灯笼草素(withaperuvine)[10],睡茄灯笼草素E[18]、F、G[19]、H[20],酸浆双古豆碱[1],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