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不宿
《中医大辞典》·鸟不宿:鸟不宿为中药名,出自《岭南草药志》,为清·赵其光《本草求原》记载的鹰不泊之别名。化学成分:根皮含勒 碱(Avicine)、白屈菜红碱、光叶花椒碱、木兰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橙皮苷、香叶木苷、勒 素(Avicennin)等。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楤木的茎枝。"功能主治:追风,行血。
-
刺楸树皮
《*辞典》:刺楸树皮: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C QiūSh P 别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原形态:刺楸(《救荒本草》),又名:鼓钉刺、刺枫树、刺桐、云楸、棘楸、丁木树、鸟不宿、上山虎、丁皮树、丁桐树、鹅足板树、刺椿、鸭脚板叶。叶在长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气弱,味苦。
-
楤木白皮
原形态:楤木(《本草拾遗》),又名:鹊不踏(《纲目》),刺老包、仙人杖、刺春头、鹊不站、破凉伞、虎阳刺、刺包头、通刺、黄龙苞、鸟不企草、老虎刺草、鸟不宿、红桐刺、白刺椿、刺杖、白刺桑柴、老虎吊、猫儿刺、百鸟不栖、红虎刺、刺桐、红刺蒙桐、虎椒刺、白塔刺头、黄狼尾巴、飞天蜈蚣、天蜈蚣、雀不站。
-
刺楸
拼音名:C Qiū别名:鸟不宿、钉木树、丁桐皮来源: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以根、根皮或树皮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腰膝酸痛,肾炎水肿,跌打损伤,内痔便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楤木
拼音名:SǒnɡM 别名:刺龙包、雀不站、鸟不宿、刺老包来源:五加科楤木属植物楤木AraliachinensisL.,以根皮和茎皮入药。全年可采,切段,晒干。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肝炎,淋巴结肿大,肾炎水肿,糖尿病,白带,胃痛,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注意:孕妇忌服。
-
土花椒
别名:山花椒、野花椒、岩椒、土花椒来源及产地: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planispinumSieb.etZucc.的果实。化学成分:根皮含勒 碱(Avicine)、白屈菜红碱、光叶花椒碱、木兰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橙皮苷、香叶木苷、勒 素(Avicennin)等。
-
簕欓
拼音名:L Tǎnɡ别名:狗花椒、鹰不泊[福建、广东]、鸡胡欓、土花椒[海南]、刺苍根、鸟不宿[广东、广西]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簕欓Zanthoxylumavicennae(Lam.果冬季采,晒干。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根: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风湿性关节炎。果:胃痛,腹痛。叶:跌打损伤,腰肌劳损,乳腺炎,疖肿。
-
刺楸树叶
拼音名:CìQiūShùYè英文名: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ndz.别名:鸟不宿叶、刺楸叶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祛的叶。树皮暗灰棕色,小枝圆柱形,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鼓钉状皮刺,刺长5-6mm,基部宽6-7mm。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色或淡黄绿色;性味:味辛;性平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祛风止痒。
-
铁海棠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海棠:拼音名:TiěHǎiT nɡ别名:万年刺、千脚刺、鸟不宿、麒麟花、刺蓬花、刺仔花、有刺日日有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铁海棠EuphorbiamiliiCh.desMoulins,以根和茎入药。性味:味苦;主痈疮肿毒;(《贵州草药》)④治痈疮肿毒:铁海棠鲜根适量,捣烂同酒糟炒热敷患处。治恶疮,横痃,大腹水肿。
-
鹰不泊
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YīnɡB B 别名:乌鸦不企树、竻当(《岭南采药录》),鸟不宿、画眉架(《岭南草药志》),刺倒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或浸酒饮。(①方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④治跌打挫伤,腰部劳损,风湿关节痛,肥大性关节炎:勒欓根,小果蔷薇根各一两五钱,山花椒根八钱。
-
鹰不扑
《*辞典》:鹰不扑:出处:《广西中草药》拼音名:YīnɡB Pū别名:小郎伞、鸟不宿(《广西中草药》),楤木、打散根、百鸟不落、雷公木(《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小苞片矩圆状披针形;果期12月至次年1月。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祛风利湿。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腹泻,痢疾,白带,痈疽,疔肿。煎水洗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