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舌
牛舌外有一层老皮。去掉老皮,可以酱、烧、卤。某些市场卖的舌头立即可食,但生的、烟熏的或粗盐腌的舌头常买到,煮后不论热用冷食、加不加调味料都不错。盐腌舌头通常是挤过汁的煮熟切片,一般采冷食,生舌头可加葡萄酒温煮,或水煮后添各类配饰上桌。牛舌和小牛舌最为常见。
-
牛舌藓属
中文名牛舌藓属拼音名niushexianshu拉丁名Anomodon属下物种长叶牛舌藓、齿缘牛舌藓、川西牛舌藓、单疣牛舌藓、钝叶牛舌藓、尖叶牛舌藓、牛舌藓、全缘小牛舌藓、狭叶牛舌藓、小牛舌藓、皱叶牛舌藓
-
奶浆木
拼音名:NǎiJiānɡMù别名:牛舌子树、小木通、一母三样、一种三苗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异叶榕的根或全株。托叶披针形.花序托(榕果)成对生于叶腋,稀单生,无柄,球形或圆锥形,光滑,直径6-10mm,顶生苞片脐状,基生苞片3,卵圆形,成熟榕果紫黑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海拔的山谷、水边、林区湿地。
-
小紫含笑
拼音名:XiǎoZǐHánXiào别名:青竹兰、黑搜山虎、牌楼七、牌骨七、火烧兰、牛舌片、兰竹参、小乌纱、牌楼笋、羊合七、见血飞、红将军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大叶火烧兰的根及根茎。叶5-7枚,卵形至椭圆形,茎上部的叶常为卵状披针形,渐过渡为苞片。性味:味甘;清热解毒。气滞胸痛;风湿腰痛;跌打损伤;
-
鸭嘴花
拼音名:YāZuǐHuā别名:大驳骨、大驳骨消、牛舌兰、龙头草、大叶驳骨兰、大接骨来源: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鸭嘴花AdhatodavasicaNees,以全株入药。多鲜用或洗净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散瘀止痛,接骨。用于骨折,扭伤,风湿关节痛,腰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鸡嗉子花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JīS ZǐHuā别名:牛舌片来源:为兰科植物细毛火烧兰的全草。茎直立,全体具细毛。苞片叶状;生境分布:生于土山杂草中。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中益气,舒郁,和中。附方:①治病后虚弱:鸡嗉子花一两,炖猪肉吃。③治膀胱疝气(睾丸肿大):鸡嗉子花一两,虎杖、小木通各五钱。
-
皱叶羊蹄
出处:《广西中草药》拼音名:Zh uY Y nɡT 别名:野菠菜,癣药草。土大黄、牛舌菜(《广西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假菠菜的全草。叶互生,披针形至长圆形,长8~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湿地、路旁、田边。化学成份:果含羊蹄根甙、芸香甙、金丝桃甙。附方:治疮疡肿痛:皱叶羊蹄根适量,黄糖五钱,八角二只。
-
香牛饮
《得效》卷五:方名:香牛饮组成:牛涎(先以羯牛用绳挂开牛口,以净布巾抹令口舌净,却拖牛舌出来,候有涎出,以碗盛之)、麝香1捻。用法用量:每服用8分盏为1服,研好麝香末打匀,却以银盏(汤皿)令温,以以绢帛束缚中脘胃口令极紧,候气喘,乘热解开,随气喘1-2口便服,药时先对病人说煮白粥恼烦之。
-
野苦荬菜
福建]、秋苦荬菜、墓头回[江苏]、牛舌菜、稀须菜、盘儿草、山林水火草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野苦荬菜Ixerisdenticulata(Houtt.)Stebb.[Paraixerisdenticulata(Houtt.)Nakai;],以全草或根入药。用于子宫颈糜烂,白带过多,子宫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痈疖肿,烧烫伤,阴道滴虫病。
-
野菠菜
拼音名:YěBōCài别名:酸模、皱叶羊蹄、羊蹄根、野当归、土大黄、野萝卜、牛舌菜、千年不烂心、癣药草、假大黄、连明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长刺酸模的根或全草。基生叶较大,叶具长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形,长可达20cm以上,宽1.5-4cm,基部多为楔形;气微,味苦、涩。性味:酸;性寒功能主治:凉血;或水煎洗。
-
豨莶散
《活人方》卷六:方名:豨莶散组成:豨莶草不拘多少(去梗,取叶,晒干)。主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疼,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准绳 疡科》卷一:方名:豨莶散组成:豨莶草(其叶长如牛舌,其气如猪臭者)、小蓟根、五爪龙、生大蒜各等分。得大汗通身而愈。
-
东菊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DōnɡJ 别名:细药、兰铁草。踏地莲花莱、牙陷药、野菠菜、细牛舌片。来源:为菊科植物东菊的全草。基生叶丛生,倒披针形,先端圆,基部下延,狭长呈柄状,全缘,两面及边缘均密被细毛;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草坡。性味:苦,平。②治牙龈出血及口臭流涎:细药研末,取适量放患处。
-
烧饼
烧饼的食用量每餐1个,约50克烧饼知识介绍:烧饼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这类面食品种颇多,有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糖麻酱烧饼、炉干烧饼、什锦烧饼、牛舌饼等100多个花样。烧饼的营养价值烧饼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由于烧饼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植物油或动物油,一次食用不宜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