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味子科
中文名五味子科拼音名wuweizike拉丁名Schisandraceae描述Schisandraceae五味子科,双子叶植物,只有Kadsura和Schisandra2属,50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及北美的南部,我国2属均产之,约30余种,产西南部至东北部,但主产地为西南部和中南部,有些种类入药。叶互生,单叶,常有透明的腺点,托叶缺;种子藏于肉质的果肉内。
-
凤庆鸡血藤
出处:《纲目拾遗》"鸡血藤胶"条引《云南志》云:"顺宁府出鸡血藤,熬膏可治血症。雌蕊群近球形,心皮60-75。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窄,红褐色,纤维性强,木部宽,浅棕色,导管孔洞状,排列成明显的 状,髓部小,黑褐色,呈空洞状,具特异香气,味淡而微涩。③草酸钙方晶存在于嵌晶石细胞及嵌晶纤维胞壁中。
-
二色内风消
概述:二色内风消,出《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二色内风消药材基原:色内风消为五味子科五昧子属植物二色五味子(拉丁名:SchisandrabicolorCheng)的根、藤茎及果实。雌花雌蕊群宽卵形,心皮9~《全国中草药汇编》:“理气活络,健脾。21g,紫青藤(鼠李科牯岭勾儿茶)15~9g,白马骨(茜草科六月雪)、八角枫各9~
-
绿叶五味子
拼音名:LǜYèWǔWèiZǐ别名:内风消、小血藤、过山风、自钻、风沙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绿叶五味子的藤茎或根。叶片卵状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稀披针形,通常最宽处在中部以下,长4-16cm,宽2.5-8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有锯齿或波状疏齿,近基部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网脉两面明显。
-
香血藤
拼音名:XiānɡXuèTénɡ别名:红血藤、淀淀藤、过山龙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红花五味子的藤茎。花单性,雌雄异株;雌蕊心皮60-100。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2500-3400m的山地杂木林中。性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摘录:《中华本草》
-
小血藤叶
拼音名:XiǎoXuèTénɡY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铁箍散的叶。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呈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疏齿,上面绿色,嫩叶上面有时有浅色斑纹,下面略被白粉,侧脉6-8对,不明显。雌蕊群球形,心皮10-30,离生,结果时花托伸长约3-7cm。
-
云南五味子根
拼音名:YúnNánWǔWèiZǐGēn别名: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云南五味子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henryiClarkevar.yun-nanensisA.C.Smit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片,晒干。单叶互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300m的阔叶林中。性温功能主治:理气健脾;
-
黄龙藤
出处:黄龙藤收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说"黄龙藤生云南山中。单叶互生,革质;叶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狭长圆状卵形,长7-11(-17)cm,宽2-3.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钝下延至叶柄,上面干时褐色,下面带苍白色,疏生腺齿或有时全缘,侧脉4-8对,网脉稀疏。性味:苦;性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黄龙藤叶
拼音名:HuánɡLónɡTénɡYè别名:五香藤叶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合蕊五味子的叶。单叶互生,革质;叶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狭长圆状卵形,长7-11(-17)cm,宽2-3.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钝下延至叶柄,上面干时褐色,下面带苍白色,疏生腺齿或有时全缘,侧脉4-8对,网脉稀疏。性味:涩;
-
小花五味子根
拼音名:XiǎoHuāWǔWèiZǐGēn别名:香石藤、铁骨散、过山龙、小血藤、满山香、小密细藤、接筋藤、黄袍、五味子、萝松根、大伸筋、小花五味子藤、黄袍小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小花五味子的根。花单性,雌雄异株;性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理气活血。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
紫金血藤
拼音名:ZǐJīnXuèTénɡ别名:血藤、黄皮血藤、气藤、香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翼梗五味子的藤茎和根。性状鉴别茎横切面:具有较厚的落皮层,新老木栓层之间为死亡的韧皮部组织。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有棕色物质。5g/kg灌胃对小鼠具有止咳(氨水气雾法)和祛痰(酚红法)作用。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木兰科
中文名木兰科拼音名mulanke拉丁名Magnoliaceae描述木兰科(Magnoliaceae,MagnoliaFamily)双子叶植物.单叶互生,很少分裂常全缘;托叶大,包被幼芽,早落,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环状托叶痕。常见属种如下木兰属(Magnolia)花顶生,无雌蕊群柄;含笑属(Michelia)花腋生,有雌蕊群柄,每心皮有2胚珠,聚合----果。
-
香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石藤:拼音名:XiānɡSh T nɡ别名:小密细藤、小血藤来源:木兰科香石藤Schisandralancifolia(Rehd.etWils.)A.C.Smith[S.sphenantheravar.lancifoliaRehd.etWils.],以全株、果入药。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渐狭或突尖,基部渐窄,边缘具不明显的细齿或下部全缘;
-
香石藤叶
拼音名:XiānɡShíTénɡY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叶。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渐狭或突尖,基部渐窄,边缘具不明显的细齿或下部全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1500-2400m的杂木林间及岩坡、林缘溪沟边。性平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
南五味子属
中文名南五味子属拼音名nanwuweizishu拉丁名Kadsura中国植物志30(1):232描述KadsuraJuss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约25种,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8种,分布于西南至东南部,有些种类的果味甜可食,有些入药,如南五味子K.heteroclitaRoxb.。雄蕊13-80,分离或连合成球状的蕊柱,药隔圆形或棒状;
-
五味子属
中文名五味子属拼音名wuweizishu拉丁名Schisandra中国植物志30(1):243描述SchisandraMichx.五味子属,五味子科,约25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国东南部,我国约有19种,产西南部至东部,其中北五味子S.chinensis(Turcz.)Baill.入药,产东北部。心皮12-120,彼此分离,每心皮有胚珠2-3颗,花时心皮密聚成一头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