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海棠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海棠:拼音名:YěHǎiT nɡ别名:金石榴、山糖浆、野靛、大山落苏、活血藤、白矮茶、大号狗卵、老鼠柴、活血丹、落地山落乌、水杨树、高脚山茄来源:野牡丹科野海棠属植物秀丽野海棠BrediaamoenaDiels,以根或全株入药。性味:苦,平。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白带,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野海棠属
花瓣粉红至紫红色,卵形至广卵形;属下物种长萼野海棠、赤水野海棠、赤水野海棠(原变种)、短柄野海棠、过路惊、红毛野海棠、尖瓣野海棠、金石榴、金石榴(原变种)、卵叶金石榴、三数野海棠、双腺野海棠、小叶野海棠、心叶野海棠、秀丽野6海棠、秀丽野海棠、秀丽野海棠(原变种)、鸭脚茶、野海棠、圆叶野海棠、云南野海棠
-
叶底红
叶片坚纸质,心形,椭圆状心形至卵状心形,长4.5-13.5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或钝急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具细重齿牙及缘毛和短柔毛,两面被疏长柔毛和柔毛,下面通常带紫红色,基出脉7-9。子房下位,卵形,先端具膜质冠。主血虚萎黄;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通经活络、小儿疳积、水火烫伤、疮疥等症。
-
山海棠
《*辞典》:山海棠: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ShānHǎiT nɡ别名:水八角、金蝉脱壳、红耗儿、酸草果、腰包花、化血丹(《云南中草药》),一口血、大麻酸汤杆(《文山中草药》),野海棠、白棉胡、老鸦枕头(《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根:酸涩,性温。治胃痛,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吐泻,疝气,跌打损伤。
-
鸭脚茶
拼音名:YāJiǎoChá别名:高脚落山箕、山落茄、雨伞子、九节兰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中华野海棠的全株或叶。基脉5出,背面隆起,侧脉及细脉均不明显。雄蕊4长4短,长者长约1.6cm,花药披针形,药隔下延成短柄,短者长约1cm,花药基部具小瘤,药隔下延成短距;子房半下位,卵状球形,先端被微柔毛。性味:味辛;
-
岩蜈蚣
拼音名:YánWúGōnɡ别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爬山猴、野海棠、荷叶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盾叶秋海棠的带根茎全草。叶自根茎上生出,盾状着生,2-6片,叶柄长5-21cm,有线条;蒴果长2.5cm具3翅,其中1翅宽约5mm,另2翅2mm。气微,味涩、微酸。本品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性味:味涩;
-
爬山猴
《*辞典》:爬山猴: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P ShānH u别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贵州民间方药集》),岩蜈蚣、野海棠(《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盾叶秋海棠的全草及根茎。雌花有2枚圆卵形花被,子房3室,有3个不等大的翅,花柱3。生境分布:生于阴处。治跌打损伤,消伤肿,逐瘀血。
-
高脚落山箕根
拼音名:GāoJiǎoLuòShānJīGēn英文名:Brediasinensis(Diels)H.L.Li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中华野海棠的根。基脉5出,背面隆起,侧脉及细脉均不明显。雄蕊4长4短,长者长约1.6cm,花药披针形,药隔下延成短柄,短者长约1cm,花药基部具小瘤,药隔下延成短距;子房半下位,卵状球形,先端被微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