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麻
拼音名:Hu nɡM 别名:苦麻叶、络麻来源:椴树科黄麻属植物黄麻CorchorusCapsularisL.,以叶、根及种子入药。夏秋采收,分别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暑,拔毒消肿。用于预防中暑,中暑发热,痢疾;外用治疮疖肿毒。注意:孕妇忌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黄麻属
中文名黄麻属拼音名huangmashu拉丁名Corchorus中国植物志49(1):78描述CorchorusL.黄麻属,椴树科,100种,广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黄麻C.capsularisL.,长蒴黄麻C.olitoriusL.,甜麻C.acutangulusLam.和C.brevicaulisHosokawa4种,前者各地广为栽植,为我国的重要纤维作物之一,其韧皮纤维为绳索和麻袋的主要原料;
-
黄麻梗虫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nɡM GěnɡCh nɡ别名:黄麻虫(陶华),麻虫(《百草镜》)。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功能主治:治疔疮。附方:治疔:㈠黄麻梗内虫,以葱叶包贮,挂风头令干,将疔疮挑破,以麻虫少许,入于所挑之处;如患在手足,有红丝上臂,丝尽处,将针挑断出血,仍用前药。
-
黄麻根
《*辞典》:黄麻根: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Hu nɡM Gēn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根。功能主治:①《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膀胱结石。或烧存性研末。附方:①治痢疾:黄麻根、红池木、竻苋菜、火炭藤。用鲜药各两半,水煎一次服。(《陆川本草》黄麻根合剂)②治麻疹后腹泻:黄麻根一两,烧灰存性,开水冲服。
-
黄麻灰
《*辞典》:黄麻灰: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Hu nɡM Huī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皮纤维煅制的灰。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外用:撒敷患处。摘录:《*辞典》
-
睡圣散
见《扁鹊心书》:“山茄花八月收,火麻花八月收”,“采后共为末,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茶酒任下”;“如颠狂人不可灸,及膏粱人怕痛者,先服睡圣散,然后灸之。据清·胡珏注:山茄花即曼陀罗花,火麻花即大麻(黄麻)花。《扁鹊心书·神方》:方名:睡圣散组成:山茄花(即凤茄花,八月收)、火麻花(八月收)。
-
绿竹属
中文名绿竹属拼音名lvzhushu拉丁名Dendrocalamopsis中国植物志09(1):137属下物种大绿竹、大头典竹、吊丝单、吊丝球竹、吊丝球竹(原变种)、花头黄、黄麻竹、苦绿竹、绿竹、绿竹(原变型)、孟竹、乌脚绿
-
蜣螂膏
《痈疽验方》:方名:蜣螂膏组成:蜣螂3个(肚白者佳),黄麻虫10个。主治:疔毒。用法用量:拨破患处贴之。如患在手足,间有红丝上臂,于丝尽处以针挑断出血,仍用前药。《杨氏家藏方》卷十四:方名:蜣螂膏组成:大蜣螂1枚,巴豆半枚(去皮)。以簇出为度。制备方法:上一处研烂,瓷盒盛。
-
麒麟散
《中医伤科学讲义》:方名:麒麟散组成:归尾4两,参三七5钱,炙乳香1两,炙没药1两,杜红花2两,黄麻炭1两半,血竭2两,地鳖虫1两,辰砂2钱,雄黄8钱,制大黄1两,冰片1钱,自然铜(煅)1两。主治:一切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每次5分,开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