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星鱼
拼音名:QīXīnɡY 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鳃鳗来源:七鳃鳗目(八目鳗目)鳗科东北七鳃鳗LampetramoriBerg;生境分布:东北。化学成份:含甜菜碱(betaine)、基氨基酸(croatine)、蛋白质、维生素A、D。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治夜盲症,角膜干燥:七星鱼风干,日服2次,每次1条,作菜肴,佐餐。
-
七鳃鳗
拼音名:QīSāiMán英文名:lamprey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来源:药材基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肌节自最后鳃孔至肛门红75节。前、后部渐低,后部与尾鳍相连,鳍条软而细密。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于4-5月回游至浅水河流中砂砾底产卵。鱼皮含维生素B1、B12。
-
乌鳢
背鳍、臀鳍基部均很长,可伸达尾鳍基部;以在水草茂盛的静水浅滩为产卵场,生殖期成熟的亲鱼成对地在水草中营产卵巢。拼音名WūLǐ别名乌棒、乌鱼、七星鱼、黑鱼、生鱼、蠡鱼、文鱼来源鳢形目鳢科乌鳢OphiocephalusargusCantor,以全鱼入药。生境分布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地广有分布。亦治肠痔下血,又能预防小儿麻疹。
-
蓝圆鲹
拼音名:LánYuánShēn别名:池鱼、棍子、黄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鲹科动物蓝圆鲹的肉。原形态:蓝圆鲹,体纺锤形,稍侧扁,脂眼睑发达,仅瞳孔中央露一长缝。肩带下有岫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具回游习性,喜结群。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化积。主脾虚乏力;食欲不振,久痢;摘录:《中华本草》
-
张公鱼
《*辞典》:张公鱼:出处:《陆川木草》拼音名:ZhānɡGōnɡY 别名:七星鱼(薛德焴《系统动物学》),花财鱼(《中国动物图谱 鱼类》),花鯹鱼(《陆川本草》)。在尾鳍的基部和胸鳍的上方,各有一大形黑斑。栖于淡水河中水草茂盛处,以小鱼为食生境分布:分布长江以南各地。治阴虚,四肢无力。
-
月鳢
概述月鳢形态如斑鳢。尾鳍基底有1黑色眼状斑,斑周珠色或为1圈珠色亮点;月鳢使用提示每次100克月鳢的营养价值1.月鳢肉鲜美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28.23%,占氨基酸总量的37.08%;2.月鳢肉中的钙含量相对较高,导致月鳢肌肉中的钙磷比例比鲤鱼、青鱼等几种鱼类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