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壶
闭壳肌脊突出而短。蔓足约6对,第3蔓足有锯齿状刚毛,交接器长于第6蔓足,基部有小的背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营固着生活,群栖于岩石相潮间带中潮区的上部,常形成白色的“藤壶带”,尤以内湾盐度较低,水质澄清处分布较多。药理作用:100%藤壶水煎液20ml/kg腹腔注射,显着提高小鼠负压耐缺氧能力。主胃痛吞酸;
-
潮间带群落
例如在岩石海岸,一般是指从作为潮下带群落标志生物的大形海藻繁殖的上限,到藤壶类(Balanomorpha)着生的上限这一范围。在潮间带由于对环境条件有着显著的梯度差别,所以各生物种呈狭幅带分布,在潮间带群落中显有成带现象(zonation)。
-
紫柚木
拼音名:ZǐYóuMù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柚木的茎、叶。小枝四棱形,具4深槽,被灰黄色或灰褐色星状绒毛。单叶对生;侧脉7-15对。花期6-8月,果期9-12月。在对一种藤壶(Balanusimprovisus)半数致死量试验中,拉杷醇对之有明显拮抗作用,它对这种藤壶壳[45Ca]和[14C]吸收抑制作用很强。性味:味苦;祛风止痒。
-
石斑鱼
概述石斑鱼属鳍科、鲈形目、石斑鱼属,至少有60种,通称石斑,又名过鱼,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2.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锯齿。体侧并有5条暗褐色横带;腹侧浅褐色。性平功能主治健脾益胃;
-
无脊椎动物胚胎学
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其间形态结构的差异远远超过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胚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卵子的成熟、受精、卵裂、早期发育、幼虫类型以至某些种类的变态过程。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无脊椎动物、例如虾、蟹、竹蛏、牡蛎等的人工养殖需要了解其胚胎发育,甚至了解其幼虫期的饵料,才能顺利进行;
-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是生活在江河湖海底部的动植物。海绵、海葵、海百合、藤壶、牡蛎、海鞘和各种珊瑚在水体基底营固着生活,有较强的繁殖力,有的出芽生殖,形成群体,有的产生大量浮浪幼虫,遇到合适的基底就固着下来。柱头虫、文昌鱼、鳐、比目鱼等栖息在水底的泥沙中,蛏、文蛤等则钻穴而居。某些海水贝类和淡水贝类能生产珍珠。
-
潮上带群落
潮上带群落指由潮间带群落的附近陆地发展起来的海洋生物群落。由于本群落在岩石海岸者,有玉黍螺类,沙滨海岸者有沙蟹类,内湾河口泥沙带,则有变形蟹类等占优势,所以成为本群落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们虽然是起源于海洋,但却避忌长期浸没于海水中,多是不能在海水中长时间生活的种类。
-
刺激性器官
感觉器官不仅是单纯地接受感觉刺激,传向神经中枢,引起特定的反射,而且通过传入性冲动的发出,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射兴奋性(刺激性作用),使神经中枢保持正常活动。后一机能占优势时,此感觉器官称为刺激性器官。在眼点代替伞缘体的种类(桃花水母类等),光刺激具有同样的作用,在黑暗中运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