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
宏观是物理学中与“微观”相对的概念。宏观现象一般指宏观物体和场在宏观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如人的行走、电磁波的传播等;物体在宏观现象中不呈现显著的波粒二象性,因此在研究时一般可应用经典物理学而不必考虑量子现象。在医学中一般用于指细胞水平以上特别是人的整体水平的现象。
-
宇观
宇观是现代天文学中与物理学的宏观、微观相对的概念。宇观客体是指由万有引力起支配作用的物质客体如地球、太阳、星系、星系因、总星系等。宇观现象是指宇宙规模的物质过程,具有高密、高温、高能、高压、大质量、大尺度、大时标等特征,需运用相对论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
-
热力学
研究宏观物体系统处于平衡态的行为和稳定性,而不涉及系统的原子和分子的结构。19世纪中期,焦耳等人用实验确定了热量和功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宏观机械运动的能量与内能可以互相转化。在卡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克劳修斯等科学家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了宏观非平衡过程的不可逆性。
-
人天观
人天观是关于人天关系的根本观点。微观人天观,即从量子层次和量子认识论的角度,研究人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微观关系。目前人天观研究最活跃的是宏观人天观,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为研究宏观人天关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而人天观在理论上的成就又进一步促进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和发展。
-
序参量
序参量是描写系统宏观有序度的参数。协同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当系统从稳定的无序的旧结构冲破稳定向有序的新结构演化时,慢弛豫变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它的大小代表了系统的有序程度,故把它称为序参量。中医的正邪学说,关于知本、求本、治本、固本的理论等,都包含着对疾病过程中序参量的驾驭问题,有待发掘和发扬。
-
纳米材料
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材料与相同化学组成的大尺寸物质比较,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材料绝大多数是固体物质,它的颗粒大小一般在微米级,一个颗粒包含着无数原子和分子,这时材料显示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性质。又如纳米铂黑催化剂,由于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可使乙烯氢化反应的温度从600℃降至室温;
-
固体物理学
固体物理学是研究固体的性质、它的微观结构及其各种内部运动,以及这种微观结构和内部运动同固体的宏观性质的关系的学科。20世纪初劳厄和法国科学家布拉格父子发展了X射线衍射法,用以研究晶体点阵结构。在晶体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可能具有的能量形成一段一段的能带。1960年发现的超导体的单电子隧道效应。
-
微观辨证
在中医学研究中,临床收集辨证素材时,逐渐引进近代或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微观的层次上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特点,结合传统的辨证宏观指标,通过临床方药治疗的反复验证,逐步建立辨证的微观指标,进行微观辨证。脾气虚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在酸刺激后降低、木糖吸收试验降低。肺气虚者肺通气功能损害等。
-
平衡态
在外界环境条件不改变时,若热力学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改变,系统中也不存在宏观的流动过程,则系统的此种状态称为平衡态。这种平衡态是宏观平衡态,也称为热力学平衡态。在这种状态,构成系统的大量分子仍在不停地做各种运动(物理的和化学的),不过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净的优势运动。
-
热力学平衡态
在外界环境条件不改变时,若热力学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改变,系统中也不存在宏观的流动过程,则系统的此种状态称为平衡态。这种平衡态是宏观平衡态,也称为热力学平衡态。在这种状态,构成系统的大量分子仍在不停地做各种运动(物理的和化学的),不过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净的优势运动。
-
自射线摄影法
自射线摄影法(autoradiography)亦称放射自显影法。是使用照相乾板或乳剂来观察生物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摄取,借以测量生物体内物质的分布、转移、代谢的细胞化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宏观放射自显影法除用于组织切片内物质分布的检查外,也与纸层析法和电泳法一起用于微量物质的测定。
-
放射自显影法
自射线摄影法(autoradiography)亦称放射自显影法。是使用照相乾板或乳剂来观察生物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摄取,借以测量生物体内物质的分布、转移、代谢的细胞化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宏观放射自显影法除用于组织切片内物质分布的检查外,也与纸层析法和电泳法一起用于微量物质的测定。
-
微观
微观物理学中与“宏观”相对的概念。微观现象一般指微观粒子和场在极其微小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如原子中电子的绕原子核运动,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等。在微观现象中呈现显著的量子现象和波粒二象性,因此经典物理学在这里不再适用,需应用量子物理学来说明。在医学中,一般用于指细胞、分子水平以下的现象。
-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研究原子的性质、内部结构、内部受激状态,以及原子和电磁场、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原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吸收、散射光的过程,以及电子、光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过程非常成功,理论结果同最精密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
中性学说
中性学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中性突变-随机漂变假说)是分子生物学与群体遗传学交融的产物。它不象传统的综合理论(或新达尔文派的观点),它明确主张:进化中大多数突变型的置换,不是由于正达尔文选择,而是由选择上呈中性或近中性的突变型的随机固定所致。
-
生态预报
生态预报(ecologicalforecasting)是预测生态系统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一种过程;生态预报回答“什么将会发生,如果…”短期预报,如预测有害海藻爆发,类似于天气预报和飓风预报。预报大尺度、长期的生态系统变化更类似于宏观经济的预报,宏观经济预报除了计算模拟和预测外,还需要专家的判断、分析和评价。
-
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也称热力学函数(thermody-namicfunction)。热力学系统的状态是用它的一组宏观性质来描述的。状态函数在热力学过程中的改变值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系统变化所沿的途径无关,用数学式表示,对状态函数,其中△X为X值的增加,Xl及X2分别为始态及终态的X值。
-
热力学函数
状态函数也称热力学函数(thermody-namicfunction)。热力学系统的状态是用它的一组宏观性质来描述的。状态函数在热力学过程中的改变值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系统变化所沿的途径无关,用数学式表示,对状态函数,其中△X为X值的增加,Xl及X2分别为始态及终态的X值。
-
电磁学
电磁学是研究宏观电磁现象和客观物体的电磁性质的学科。电磁场也具有能量和动量,是传递电磁力的媒介,它弥漫于整个空间。由于电磁场能够以力作用于带电粒子,一个运动中的带电粒子既受到电场的力,也受到磁场的力,洛伦茨把运动电荷所受到的电磁场的作用力归结为一个公式,人们就称这个力为洛伦茨力。
-
经典物理学
经典物理学一般指在19世纪末已发展得比较完整的研究宏观物理现象的各个物理学部门,包括力学、声学、热学、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等。经典物理学的特征是没有考虑量子现象和相对论效应,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接近光速运动的粒子的物理现象。但要研究人体中复杂和高级的物理现象,则需要现代物理学知识。
-
自然界
自然界一般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它是各种物质系统的总和,通常分为有机界和无机界两大类,目前已知包括微观、宏观、宇观三大层次,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细胞、生物体、地球、太阳,直到银河系和整个宇宙。
-
传递现象
传递现象又称输运现象。在一定的物理参数差的推动下引起的物质或能量迁移的现象。传递现象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可以由分子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扩散而产生,也可以由混合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当物系中的温度、压强、浓度差值为零时、系统的净传递停止,达到动态平衡。
-
第三平衡系统
四种平衡系统的速度和作用如下表:人体四种平衡系统的速度和作用平衡系统速度作用第一平衡系统——躯体神经100米/秒(传导)快速安式平衡第二平衡系统——植物神经1米/秒(传导)内脏活动平衡第三平衡系统——经络0.1米/秒(感传)体表内脏平衡第四平衡系统——内分泌以分计(作用)全体慢平衡
-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的新方法,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平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治法。因此,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
-
群落生态学
群落结构大致分为物理的和生物的两方面。前者如群落的外貌或生长型、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群落的边界和交错区。至于群落的分类和分布研究,更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相一致。许多学者认为,群落和生态系统虽是两个不同概念,但就对生物研究由微观到宏观的等级而言,群落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应属同一层次。
-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入手,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化学动力学)以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间的关系(结构化学)等问题,它是化学学科的理论核心。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借助于仪器的延伸已经变得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微观世界的原子和分子不再那么神秘莫测了。
-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纳米结构器件研究、设计和制备新型纳米结构和器件,以推动信息、能源、环境、医疗、农业及航天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如信息技术中的新型存储、读取、显示和运算器件的研究和发展,将使现有计算机的硬盘存取密度提高一百万倍,并使体积进一步缩小。
-
电子云
对宏观物体的运动,可以用经典力学来描述。在量子力学中采用统计的方法,即对一个电子多次的行为或许多电子的一次行为进行总的研究,可以统计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单位体积中出现机会的多少,这个机会在数学上称为概率密度。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密度分布的一种形象描述。
-
几率波
几率波用经典力学描述一个运动速度不太高而其质量又不太轻的宏观物体时,可以同时准确地确定任何时刻所在位置及其动量。深条纹处电子出现的次数多,浅处次数少,显然这是无数电子的集合行为。因此原子中具有波动性的电子的运动已没有确定的轨道,在空间存在着几率分布,它不同于振幅波,而是一种概念上全新的几率波。
-
量子光学
量子光学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为了从理论上推导出得到的与实际相符甚好的经验公式,他大胆地提出了与经典概念迥然不同的假设,即“组成黑体的振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一份份的分立值”。他认为光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分布在波阵面上,而是集中在所谓光子的微粒上。
-
等离子态
宏观物质在一定的压力下随温度升高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为气态(有的直接变成气态)。分子受热时分裂成原子状态的过程称为离解。发生电离(无论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的气体称之为等离子体(或等离子态)。根据离子温度与电子温度是否达到热平衡,可把等离子体分为平衡等离子体和非平衡等离子体。
-
电价规则
一个稳定的结构不仅在宏观范围内是电中性的,在原子尺度上也必须是电中性的。又如,在陶瓷材料中比较重要的金红石TiO2,由于rr-=0.48(小于0.732),所以阳离子的立方密堆,一个氧离子周围可形成6个八面体空隙,因此Ti4只填充一半的八面体空隙。
-
磁性瓷
磁性瓷也叫铁氧体。具有不成对电子的离子(如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离子,参看表8-7)都具有净磁矩,无磁场存在时,这些磁矩取向混乱,不显示出宏观磁性,然而在外磁场作用下,这些磁矩就会沿外磁场方向排列而产生净磁化强度,使原来磁场得以加强,这种性质叫顺磁性。我们称这种特性叫反铁磁性。磁性陶瓷就具有亚铁磁性。
-
社会情境
社会情境指影响团体或个人的特定社会环境(也称社会微观环境)。社会情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谢里夫又提出了"情境结构"的概念,利用形象的方式表示了那些一定情境下决定社会行为的因素。与社会情境相类似的概念有勒温所提出的"社会场"、"心理环境"等。(2)想象情境。
-
超循环理论
超循环理论是研究生物大分子自组织机制的学科。艾根指出,有序结构不仅存在于耗散结构那样的宏观尺度上,而且存在于生物大分子这样的微观系统中,在化学演化阶段和生物进化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生物大分子自组织阶段,生物大分子形成有序化组织,在类似达尔文所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统一遗传密码的细胞结构。
-
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系统的宏观性质之一发生变化,系统的状态也随之变化。变化前的状态称为始态或初态,变化后的状态称为终态。由始态至终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学过程。在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路径称为途径。
-
盛连喜
现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可持续与卫生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胁迫下鱼体的HSPs作用机理和生态效应研究”、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污染水体生态修复与再生机理,低径污比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净化原理”等,目前还从事湿地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研究课题。
-
性状描述
性状描述(deion)是指以现代科学手段,从宏观角度对药材或饮片的外形特征用科学名词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
-
领导者的角色期望
从微观上讲,领导者的角色期望是指在某一特定社会群众中,绝大多数成员对领导者及其行为的态度。角色期望对领导者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它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凡符合角色期望的领导者和领导行为方式,领导对象才会给予积极的评价,持积极的情感,才会有肯定的行为反应,从而推进领导角色作用的充分发挥。
-
活动
(1)活动指生物有机体的宏观和微观运动形式;(2)活动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3)活动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物质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形式、性质、任务的不同,是个性差异形成的客观基础。
-
或然性模型
或然性模型是关于或然(或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这种现象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宏观量是微观量的统计平均结果,服从统计规律。这些或然现象一般啊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前者偏重于数理分析,后者偏重于统计处理。医学的群体调查、个案分析、临床检验、实验研究中已广泛应用或然性模型。
-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运动规律的理论。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以量子概念为基础,揭示并描述了微观粒子具有微粒和波动的二重性。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遵从薛定谔方程。运用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研究人的生命的微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可视为量子场论的一种滥觞。
-
犯罪心理预防
针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所采取的削弱和排除犯罪动因,防止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则、措施和方法的总称。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是犯罪心理预防的根本方针。基本原则是:坚持犯罪心理矫治和犯罪心理预防结合,群众预防与专业机关工作结合,综合性预防与个体的免疫性和矫治性预防结合。
-
亚稳态
亚稳态指系统的状态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一种稳态。在坐标描述中,这种稳态所保持的目标值不是一个点或一条线,而是一个“环”或一个“阈”。这种亚稳态是可调节的,可以用人工方法推动人体由一种功能态进入另一种功能态,如用催眠法或练功法可使人体由醒觉功能态进入催眠功能态或气功功能态。
-
进化的层次
进化的层次是生物进化所包括的等级。例如种内进化、物种形成、种上进化等。物种形成又称宏观进化(macroevolution),一般指基因频率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导致生殖隔离、形成新种的过程。依照达尔文主义和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种内进化、物种形成和巨进化的机理都是一致的,只是程度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差别。
-
体质学
体质学是研究生物界,特别是人类体质特征的学科。直至1935年苏联巴甫洛夫将体质按神经类型分类,体质分型已不下几十种。中医学从《内经》开始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对人体类型作了若干分类,并以其独特的理论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对后世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
现代物理学
相对论揭示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电子、原子、分子等)的运动规律,使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从宏观、微观及复杂性上大大向前开拓,极大地推动了对于原子、分子、固体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为现代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中医药微量元素辨证施治方法
在中医药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中,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经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发现不同的“证”,就有不同的元素缺乏和元素过剩,而相应的治疗药物,刚好富含有该病缺乏的元素而含较少的过剩元素。此种选药方法与传统辨证施治理论大体吻合,但在个别首选药物上有些差异,是否合理,有待实验验证。
-
大群体
是人数众多,成员之间主要进行间接交往的群体。大群体是个体活动的宏观环境。个体掌握社会价值、社会需要、社会规范都是在大团体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产生的。由于稳定的大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稳定大群体的心理(如民族心理、阶级心理和阶层心理)应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