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是指系统地对劳动者的血液、尿等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浓度)、或由其所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进行的系统监,目的是评价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用于评价个体的总摄人量、吸收和各器官系统暴露水平。
-
GBZ/T 295—2017 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 总则
8生物样品的采集、运输和储存:8.1样品采集时间段:样品采集应严格按照生物接触限值规定的时间段(班前、班中、班末、工作周末)进行。cr肌酐含量。己溶血的样品不再进行血浆分离。血液样品空白为用采血针模拟采集去离子水加入采血管中,尿液样品空白为模拟采集去离子水加入尿液容器中,并与样品同时运输和储存。
-
WS 310.3—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E.2管腔生物PCD的监测方法:灭菌管腔器械时,可使用管腔生物PCD进行监测,应将管腔生物PCD放置于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按照生产厂家说明书建议,远离甲醛注人口),灭菌周期完成后立即将管腔生物PCD从灭菌器中取出,生物指示物应放置56℃±2℃培养7d(或遵循产品说明书),观察培养结果。
-
WS 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图D.1牙科手机内部冲洗图D.2牙科手机表面清洁图D.3带螺纹牙科手机表面清洁图D.4避免油雾播散图D.5牙科手机手工注油图D.6牙科手机卡盘或三瓣簧注油图D.7内油路式牙科手机油脂笔注油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E.1灭菌要求:E.1.1灭菌周期:E.1.1.1根据待灭菌物品的危险程度、负载范围选择灭菌周期。
-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其它与本规范不一致的规定以本规范为准。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可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第十五条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
生物接触指数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5.9。)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exposurelimit,BEL)又称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alexposureindices,BEIs)或职业接触生物限值(biologicallimitvalue,BLV),对接触者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或其代谢、效应产物等规定的最高容许量。
-
生物限值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5.9。)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exposurelimit,BEL)又称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alexposureindices,BEIs)或职业接触生物限值(biologicallimitvalue,BLV),对接触者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或其代谢、效应产物等规定的最高容许量。
-
生物接触限值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5.9。)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exposurelimit,BEL)又称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alexposureindices,BEIs)或职业接触生物限值(biologicallimitvalue,BLV),对接触者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或其代谢、效应产物等规定的最高容许量。
-
BEL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5.9。)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exposurelimit,BEL)又称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alexposureindices,BEIs)或职业接触生物限值(biologicallimitvalue,BLV),对接触者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或其代谢、效应产物等规定的最高容许量。
-
王斌
具体领域为海洋生物资源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海洋生态监测、规划与保护,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在海洋保护区选划、建设、管理、评估、执法、科研、培训、国际合作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特别保护区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
-
GBZ/T 296—2017 职业健康促进名词术语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网吉林电力科学研究院、3M中国有限公司。3.10结局评价outcomeevaluation远期效果评价对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的评价。
-
GBZ/T 316.2—2018 血中铅的测定 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Z/T295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总则3原理:血液样品(以下称血样)用0.5%硝酸-0.01%Triton稀释剂直接稀释,以镥(Lu)作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标准模式下测定铅(m/z:206,208)含量。5.3硝酸溶液:0.5%(体积分数)。5.7内标溶液:镥单元素标准溶液,临用前用0.5%(体积分数)硝酸溶液稀释成10.0 g/L溶液。
-
GBZ/T 316.1—2018 血中铅的测定 第1部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BZ/T295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总则3酸脱蛋白-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3.1原理:血液样品(以下称血样)用硝酸溶液进行脱蛋白,在283.3nm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4.5.3.3样品空白处理:用采血针抽取2.0mL水置于采血管中,其余处理步骤同上。4.7.2本方法的检出限为7 g/L,定量下限为20 g/L;
-
GBZ/T 314—2018 血中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8月16日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7.3.2样品空白:取肝素钠采血管,加1mL水,使肝素钠溶解,混匀,取100μL该肝素钠溶液,用稀释液稀释10倍,混匀,供测定用。定量下限为3.76μg/L;采血后,应轻轻振摇,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但应避免强力振摇。
-
GBZ/T 310—2018 尿中1-溴丙烷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7.2工作曲线的配制和测定:于10ml顶空瓶中分别加入4mL对照尿液(无1-溴丙烷接触人群混合尿液),加2g无水硫酸钠,分别加入标准应用液使配制成浓度为0 g/L~1000 g/L的标准系列,压紧顶空瓶盖,放入自动顶空进样器,参照仪器操作条件,每个系列平行测定3次,计算各浓度1-溴丙烷峰面积平均值。
-
GBZ/T 309—2018 尿中丙酮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4.9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仪器操作参考条件:a)色谱柱:30m×0.32mm×0.25μm,二甲基聚硅氧烷(100%)毛细管色谱柱,或硝基对苯二甲酸改性的聚乙二醇毛细管柱;职业接触异丙醇可导致尿丙酮增高,应注意识别空气中是否同时存在异丙醇。标准下载:GBZ/T309—2018尿中丙酮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
GBZ/T 305—2018 尿中锰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BZ/T295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总则3原理:尿液样品(以下称尿样)用1%硝酸溶液稀释后,在279.5nm波长下,直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锰的浓度。7.4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试剂空白,将样品管吸光度值和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值相减,再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计算锰的浓度( g/L)。
-
GBZ/T 304—2018 尿中铝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人员尿中铝的测定。5.3硝酸溶液,1%(V/V)。同时用0.20mL去离子水代替尿样,按样品同样处理,作为试剂空白。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μL,测定各管的吸光度值,各管吸光度值减去第1管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铝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
GBZ/T 303—2018 尿中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人员尿中铅的测定。GBZ/T295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总则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3原理:尿液样品(以下称尿样)加氯化钯基体改进剂后,在283.3nm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的浓度。7.3.3质量控制:依据GBZ/T173,用冻干人尿铅国家标准物质作为质量控制样品。
-
WST 267—2006 职业接触酚的生物限值
职业接触酚的生物限值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接触酚的生物监测指标、生物接触限值及监测检验方法。A.2生物监测指标的选择:接触酚后,酚主要从尿排出,职业接触酚的劳动者尿酚排出量与工作场所空气中酚浓度密切相关,且国内已建立了尿酚测定的标准方法,故本标准选择尿酚作为生物监测指标。
-
生物样品
生物样品(biologicalsample(specimen))是指根据生物监测需要采集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为检测样品的人体生物材料。
-
生物监测指标
生物监测指标(indicator(s)ofbiologicalmonitoring)是指职业接触有害物质后,机体内存在的并可用于生物监测的有害物质及其代谢物,或由它们所致的效应指标。
-
生物监测对象
生物监测对象(biologicalmonitoringobject)是指根据生物监测的需要,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进行生物材料采样和检测的劳动者。
-
出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出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出境水果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出境水果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三)果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GBZ/T 297—2017 职业健康促进技术导则
GBZ/T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3.1需求评价demandevaluation通过系统收集工作场所各种与健康有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明确或推测与某种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及性的过程,从而为确定职业健康促进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