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藓类
藓类Mosses是苔藓植物中形态结构最进化的一群。由叶和茎构成茎叶体,茎有输导束、叶有中脉的分化。原丝体发达,通常为丝状分枝,在泥炭藓(Sphagnum)则为盘状。假根呈多细胞的分枝。具蒴帽,无假包被。蒴有蒴轴,孢子囊内不产生弹丝。在日本已知约有1500种,相当于总数的1/13—1/14,藓类的产地是有数的。
-
苔藓植物的世代交替
配子体独立生活。在有水的条件下,精子游入颈卵器与卵融合,形成合子,合子在颈卵器中发育成胚,由胚进一步长成孢子体(孢蒴及蒴柄)寄生在雌枝上。孢蒴成熟时,其中的孢子母细胞行减数分裂,形成孢子,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先长成丝状叫原丝体(幼小配子体),由原丝体上再生出形态上具茎和叶的配子体。
-
无孢子生殖
即不经过孢子阶段,可以从孢子体的营养细胞直接形成原丝体或原叶体的现象,见于葫芦藓属、少脉鳞毛蕨属、耳羽岩蕨属、紫萁属、蹄盖蕨属、荷叶蕨属、日本鸟毛蕨等植物中。在种子植物中,由二倍体珠心细胞形成胚囊时(硬质早熟禾、日本山柳菊),也称为无孢子生殖,但与从珠心细胞产生胚的不定胚形成是有区别的。
-
苔藓植物
^^藻的卵囊与精子囊的构造可与苔藓植物的颈卵器和精子器相比拟。地钱主要以胞芽进行营养繁殖。有性生殖时,分别在雌雄配子体上产生伞形有柄的雌器托(颈卵器托)和雄器托(精子器托)。孢蒴成熟后开裂,孢子借弹丝的力量散出,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雌性或雄性的原丝体,进而发育成新的雌、雄配子体(叶状体)。
-
孢蒴
1苔藓类的孢子囊,在苔类称为孢子囊,在藓类称为孢蒴。大金发藓(Polytrichumco-mmune)的孢蒴,中央有蒴轴,四周为子囊壁所包围,蒴轴和蒴壁之间有为气室所包围的孢囊(sporesac)。孢蒴的顶端生有蒴盖,孢子成熟后,蒴盖脱落,散出孢子。在胚发生的初期,由5—12个排成一列纺锤形的细胞群,此时其上半部的细胞形成蒴。
-
保卫细胞
通常象五倍子、紫鸭跖草一类的保卫细胞,因在小孔的内外产生壁突起样增厚,孔道内外分别形成称为前庭与后庭的小腔;而小浮萍没有这样的突起。旱生植物,在保卫细胞或邻接的表皮细胞上面,壁明显增厚,同时又有蜡质沉积,从而形成了复杂的结构,把气孔的开口部遮盖〔苍珊瑚属(Heliopora)、杓兰属(Cypri-pedium)〕。
-
外向的
外向的是表示胚生长轴方向的术语,为内向的反义词。在茎叶植物胚的发育中,是指胚的顶端向着卵器的颈部进行生长(F.O.Bower,1923)。藓类植物的胚,木贼类、裸蕨类、水韮、瓶尔小草类等植物的胚都是外向的,这样的胚称为外向胚(exoscopice-mbryo)。与此相反的则为内向的,蕨类植物的观音座莲类,石松类是内向胚。
-
吸湿运动
吸湿运动亦称膨胀运动(swillingmovement),是指已经丧失生活力的植物细胞壁,为适应空气的干湿而进行膨胀和收缩的物理运动。果实的开裂(多发生在开裂运动的场合)、果实芒刺的螺旋状运动(如天竹葵属和牛儿苗属等)、藓类的蒴齿运动,都属于吸湿运动。
-
子囊
子囊ascus子囊菌类的囊状器官子囊指子囊菌类继其有性生殖而产生的囊状器官,通常在其中藏有8个子囊孢子。多数子囊呈圆柱状或棒状。首先,作为其第一阶段,互相对应的菌丝与菌丝,或是菌丝与小分生孢子或性孢子,或是象在火丝菌属(Pyronema)等可明显看到的从产囊器伸出的受精丝与雄器相接合。
-
苔藓植物门
苔藓植物在有性生殖时,在配子体(n)上产生多细胞构成的精子器(antheridium)和颈卵器(archegonium)。精子器产生精于,精子有两条鞭毛借水游到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卵细胞受精后成为合子(2n),合子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胚依靠配子体的营养发育成孢子体(2n),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配子体上。
-
雌器苞
雌器苞是藓类保护生殖器官的变态叶,密集着生于茎顶部,与着生于下部的普通叶形态不同,成为种的分类特征。围裹颈卵器的器苞称雌器苞(perichaetialie-af),围裹精子器的器苞称雄器苞(perigonialleaf)以后雌器苞围裹孢子体起着保护作用。
-
孢子囊
1.孢子囊是孢子虫类的合子(受精卵),在卵囊内分裂,形成许多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再分裂后才形成孢子,这时,把孢子母细胞在卵囊中或卵囊外形成的膜,或连同内含物一起称为孢子囊。藓类的孢子囊特称为孢蒴。在种子植物中,胚珠相当于大孢子囊,花药相当于小孢子囊。后一类和泥盆纪的蕨类化石古生松叶兰类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