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
认知行为矫正
认知行为矫正是本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行为治疗者内出现的一个新方向,是针对经典的行为治疗的缺欠而发展起来的一组新的心理疗法。Smith(1982)曾随机地调查了属于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分会和咨询心理学分会的800名会员,所得资料代表了美国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当前所倾向的理论观点。
-
效果法则
效果法则lawofeffect这是桑代克(E.L.Thorndike)在《动物智慧》(1898)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原理。动物发生某种反应时,反应的结果若给动物带来愉快,则此时的刺激和反应就结合起来,以后在类似的情况下,这个反应就容易发生。
-
冲击疗法
概述:冲击疗法,又称“情绪充斥法”,与“爆破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可通称为“暴露疗法”。这种强化被称作“负强化”。认知行为治疗者们认为,恐怖症病人的恐惧反应是以错误的认识和诱发焦虑的自我暗示为中介的,正是由于病人对刺激物作出与它的性质不相称的错误判断和评价,才导致他对该刺激物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
社会心理学
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根据这种分析,他提出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
学习的模式
学习的模式指根据对有机体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推断出的假设性结构,这些结构也靠实验的数据不断地加以验证和充实。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理论观点出发提出各种不同的学习模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有机体习得的行为是通过环境中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学习的重要问题是促进新行为发展的刺激和强化。
-
学习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元认知过程则是指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策略知识)来管理和控制认知活动的过程,它包含监视和调节的过程。横的方面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上述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组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使用语言时心理活动的科学。50年代,心理语言学主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认为人的语言行为也是通过强化而形成的刺激和反应的结合。在实践上对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和外语的教学)、言语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通讯、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以及宣传工作等都可起很大作用。
-
场的理论
它认为心理现象不是其构成元素的简单的集合,而是作为整体组成一个场,其内部相互间具有力动的关系。就格式塔心理学总体来说浸透着场的观点,在学习领域中,随着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论争的激化,往往把格式塔的学习理论总称之为场的理论。又场的概念,很早就从心理学发展到发生学中。
-
心理学折衷主义
心理学折衷主义指在心理学中把不同质的现象或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结合在一起的观点。有的则认为是意识与行为两者。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既不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内省法,也不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客观观察法,而主张内省法与客观观察法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neo-behaviorism是瓦聪(J.B.Watson)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从心理学中排除意识,否定内省,把心理学的对象限制在用眼能看到的行为上,并把行为解释成为肌肉和腺体对感觉刺激的反应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