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卤化
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上引入卤素原子,这种反应叫卤化。工业上氯化反应用得最多,碘化反应一般很难发生,氟化反应很难控制。通常通过间接的方法把氟原子引入有机物中。通常用取代反应(如饱和烃、芳香烃跟X2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如不饱和烃跟X2、HX的加成反应)使有机物卤化。
-
光敏剂
在光化学反应中的有些物质,如卤化银通过曝光后能发生化学变化,经过适当的显影、定影处理,能够形成影像,这就是照相术的基础。例如氢分子离解成氢原子时,如果用波长253.7nm的汞蒸气灯去照射氢气,并不发生反应。汞原子吸收光子变为激发态原子,激发态汞原子遇到氢分子时,前者就将吸收的能量传给后者,使后者离解。
-
放射自显影
放射自显影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射出来的带电离子(α或β粒子)作用于感光材料的卤化银晶体,从而产生潜影,这种潜影可用显影液显示,成为可见的"像",因此,它是利用卤化银乳胶显像检查和测量放射性的一种方法。对于半衰期较短的核素,应选用较快的样品制备方法,所用剂量也应加大。
-
碘值
碘值是指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100g,当充分卤化时所需的碘量(g)。碘值说明油中不饱和键的多少。碘值高,则不饱和键多,容易被氧化而引起油脂的酸败变质;碘值低,则油脂熔点高,常温接近固体,难以注射和吸收。所以注射用油需规定一定的碘值范围。
-
Wittig试剂
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特别是硫和磷,当它们与碳结合时,碳带负电荷,硫或磷带正电荷彼此相邻,并同时保持着完整的电子隅(碳是8隅,硫、磷可超过8),这种结构的化合物称为Ylide(叶立德)。
-
颗粒度
当靠近照片观看时,人们会发现整幅图像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的密度区域(颗粒)组成的。影响影像颗粒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有:X线量子斑点(噪声),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胶片对比度,增感屏荧光体尺寸和分布。(3)目前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RMS(rootmeansquare,RMS)颗粒度和维纳频谱(Wienerspectrum,WS)。
-
成像板
成像板(imagingplate;IP)是指采用一种X射线储存发光材料(如氟卤化钡)制成的X射线面探测器。X射线在IP中形成一幅电子空穴对分布的潜像,它在红色激光扫描激励下复合并发出荧光,其强度与X射线的强度成比例。CR系统的激光扫描读出装置将IP的电子潜像读出并将其数字化的影像显示在CR系统的显示屏上。
-
IP
成像板(imagingplate;IP)是指采用一种X射线储存发光材料(如氟卤化钡)制成的X射线面探测器。X射线在IP中形成一幅电子空穴对分布的潜像,它在红色激光扫描激励下复合并发出荧光,其强度与X射线的强度成比例。CR系统的激光扫描读出装置将IP的电子潜像读出并将其数字化的影像显示在CR系统的显示屏上。
-
颗粒性
中药学名词·颗粒性:颗粒性是药材折断后,断面不平坦而呈颗粒状,这类药材富有石细胞,如雪胆等。影响影像颗粒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有:X线量子斑点(噪声),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胶片对比度,增感屏荧光体尺寸和分布。(2)客观性颗粒质量一颗粒度:以仪器或物理学检查获得的颗粒状况。
-
聚合反应
由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单体)而结合成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这种反应叫聚合反应。根据分子的元素组成和结构形式的变化分为两类。一种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叫做均聚反应。例如,缩聚反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缩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生成小分子(如水、卤化氢、氨和醇等),这种反应叫缩聚反应。
-
消除反应
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去掉H2O、HX、H2、NH3等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除反应(曾用名:消去反应)。消除反应主要有卤代烃脱卤化氢和醇分子内脱水反应。醇分子内脱水时,氢原子主要从羟基相邻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脱去。
-
阻燃纤维
根据纤维燃烧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不燃纤维(如石棉、玻璃纤维)、耐热纤维(聚四氟乙烯、酚醛纤维)、阻燃纤维(偏氯纶、氯纶)和可燃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丙纶)。偏氯纶聚合物在仿丝时,加入少量液态卤化苯等软化剂和热稳定剂,用熔纺法纺入空气中,然后进入冷水(10℃)槽,再经过拉伸卷绕即得成品。
-
Hell-Volhard-Zelinski反应
羧酸在催化量的三卤化磷或红磷作用下,能与卤素发生a-卤代反应生成a-卤代酸:本反应也可以用酰卤作催化剂。J.Volhard,Ann.[5]E.SchwenkandD.Papa,J.AnandE.V.Scalzi,J.Amer.Chem.Soc.70,3626(1948)[6]H.KwartandE.V.Scalzi,J.Amer.Chem.Soc.86,5496(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