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量
矢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亦称“向量”。如电场强度、磁场强度、速度等。一般用带有矢头的线段来表示,矢头的指向代表矢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则按选定的比例尺画出,代表矢量的大小。目前已在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治中测控人体的若干矢量指标。
-
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conflict)是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同一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心理冲突。它是德国心理学家K.其特征是一种稳定的平衡,因离开目标的一定距离时,正力和负力是平衡的。美国米勒(N.E.Miller)于1944年曾训练大鼠沿一条小径跑向一个食物箱,并接着在大鼠吃食时给予电击,即产生趋避冲突。
-
实物与场
实物与场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如原子、分子、细胞、人体、地球等都是实物粒子。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任何实物粒子都与有关的场联系着,如电子联系于电子场,光子联系于电磁场,介子联系于介子场。如果是矢量,有关的场称为矢量场。近年中医理论研究中,有人引入了生物场、能量场、气场等概念。
-
偶极矩
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μ=r×q。它是一个矢量,方向规定为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分子偶极矩可由键偶极矩经矢量加法后得到。例如,同属于AB2型分子,CO2的μ=0,可以判断它是直线型的;可以用偶极矩表示极性大小。分子的偶极矩越大,表示分子的极性越大。
-
静力学
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不在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称为力偶,它是一个自由矢量,其大小为力乘以二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即力臂,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并垂直于二力所构成的平面。力作用于物体的效应分为外效应和内效应。他建立了任意力学系统平衡的一般准则,因此,分析静力学的方法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方法。
-
向量
向量即“矢量”。
-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一般指给定在区域边界上的定解条件。而在偏微分方程的情形,由于自变量不止一个,将各个自变量看成是自变量矢量的各个分量时,则自变量矢量在高维空间(数学空间)中变化,其变化的区域更复杂,因此在区域边界上给出的定解条件,也必然有更多的形式.数学上一般称给定在区域边界上的定解条件为边界条件.
-
磁场
磁场(magneticfield)是指由磁场强度与磁通密度表征的电磁场的组成部分。磁场传递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场。由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同时对场中其他运动电荷或载流导体有磁力作用。同理,当电荷运动形成的是交变电流时,在它周围产生的磁场也是交变的。磁感应强度B(简称B矢量)是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
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electric-fieldstrength)矢量场量E,其作用在静止的带电粒子上的力F等于E与粒子电荷Q的乘积:F=QE。
-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magnetic-fieldstrength)矢量场量H,在给定点,等于磁感应强度除以磁常数,并减去磁化强度。
-
电磁场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是指由四个相互有关的矢量确定的,与电流密度和体电荷密度一起表征介质或真空中的电和磁状态的场。变动的电场引起磁场,变动的磁场也引起电场,这两种场相互作用构成统一的电磁场。某处的电场或磁场一有变化,这种变化就不能局限在一处,总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形成电磁波。
-
分子的极性
由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会引起分子有、无极性的现象。由典型的金属和典型的非金属组成的气态离子型分子,正、负电荷的重心的分离程度就足够大,这是极性分子的一种极端情况。由于分子有无极性和极性大小都会影响分子间的作用力,因而分子的极性也是决定物质熔点、沸点、溶解性以及分子的电、磁性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