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individualmind)指一个人受社会制约或在群体影响下所形成的种种心理现象的总和。个性心理包含三方面内容:1、心理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3、心理调节、如自我评价、自我感受与自我控制。个性心理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并随着言语与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它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
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形成、发展的规律的科学。⑤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如美国除上述心理学分支学科外,还有妇女心理学、邻里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宗教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公共服务心理学、心理治疗、心理学史、哲学心理学、评价和测量、职业咨询心理学等。
-
个性结构
个性结构是个性的组织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体系。没有心理过程就谈不上个性心理。5.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包括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认识成分,以及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等情感成分和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等意志成分。
-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指以自我作为认识的对象,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它属于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通过对他人知觉的结果和自我加以对照、比较才使他产生对自己的表象。自我知觉对自身的行为有重要调节作用。正确的自我知觉会使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得体;相反,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会使他遭到各种不应有的挫折。
-
自我观念理论
自我观念理论(self-concepttheory):自我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个性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系统。②情感成分,如自尊、自豪、自爱、自卑及自暴自弃等;③意志成分,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奋斗自我追求等。自我观念是在人的交往过程中由个人的实践经验形成的,同时也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制约。
-
个性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气质,即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性格,即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及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个性分裂(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产生不正常行为。
-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形态。苏联心理学家H.如注意的分心与集中;思维的明确性、迅速性和“灵感”状态;情绪的激动与沉着;心理状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某种综合的心理现象,所以它往往又成为某种个性特征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面貌,因而心理状态的特征又往往成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
-
心理测验
概述: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test)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它是结合行为科学和数学以评价特定个体在特定素质上相对于特定群体所处的水平的手段。MMPI、EPQ、16PF及Wechsler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言语量表部分均属于文字测验。2.团体测验指每次测验过程中由一个或几个主试者对较多的被试者同时实施测验。
-
犯罪人格
犯罪人格指导致一个人反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各种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即形成了犯罪的个性心理结构,亦称犯罪个性或犯罪性格。缺乏罪责感和自我否定的情感。在进行犯罪活动中,很少有动机斗争,犯罪目标明确,行动果断,缺少恐惧与犹豫,具有坚持犯罪目的畸形意志力。
-
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为短期主观的烦恼和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而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本病无性别和年龄差异,其发生与应激源和患者个性心理特点有明显的关系。适应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适应性障碍的治疗: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短时间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辅。
-
犯罪行为因素
犯罪行为因素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之一。如主体行为方式的缺陷、错误的活动内容、行为恶习,对不良模式的模仿等。它是主体原有不良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外部表现,又是对原有不良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强化和发展,促进了犯罪心理的形成。
-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心理结构指个体在犯罪行为实施前早已潜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推动作用的各种消极心理因素的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结合。(2)犯罪心理的调节结构、歪曲的自我意识、亚文化的道德意识、错误的法律意识等。(3)犯罪心理的特征结构、特定的气质类型、消极的性格特征、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智能等。
-
个性的社会化过程
个性的社会化过程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人可学习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包括价值观、信念、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社会规范意识、社会角色、社会职能等。
-
领导者的人际交往
从广义上讲,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与群体其他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从狭义上说,是指领导者为了群体目标的实现,通过与群体其他成员的接触,进行信息交流,有意识、有目的地影响群体其他成员的心理与行为的领导活动过程。现代社会的领导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才能实现。
-
领导心理学
领导心理学是以领导活动过程中人的心理一行为规律为对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领导者的个性心理结构与领导行为及其效果的关系;运用心理科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结合领导活动实践,去探索领导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为领导者提供有关领导工作的心理咨询,提高领导活动的有效性,是领导心理学的基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