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對生理的影響
(一)腦
1、控制性降壓期間,最大顧慮是腦供血不足和腦缺氧。由於神經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很低,一旦發生則可引起腦細胞功能的損害。
2、當map低於8kpa(60mmhg)時,腦血管的自動調節機能則喪失,有發生腦缺氧的危險。但麻醉期間因腦代謝率降低,吸入氧濃度增加,而增加了腦對低血壓的耐受能力。
服血流量(bf)=[平均動脈壓(map)-顱內壓(icp)]/血管阻力(r)
雖然map降低,如能降低r和icp,仍可維持較好的bf。
4、paco2是腦血流自動調節的重要因素。當paco2降低0.1kpa(1mmhg)時,腦血流量降低1ml/100g·min。因此,降壓期間應維持paco2在正常範圍。
(二)心臟
1、可因藥物對心肌的抑制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引起co和主動脈壓的降低。
2、co和主動脈壓降低可引起冠脈血流量減少,導致心肌缺血性損害。
3、心臟前、後負荷降低使心室充盈壓和左室舒張末壓降低,有利於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氧耗量。
(三)肺
1、肺動脈壓降低和肺血管擴張,引起肺內血流重新分佈,可導致通氣、灌流失調。
3、有的藥物可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加重通氣、灌流失調,使分流增加。
(四)肝、腎
1、當收縮壓低於10.7kpa(80mmhg)時,肝動脈血流減少,有引起肝缺血、缺氧和肝細胞損害的危險。
2、當收縮壓低於10.7kpa(80mmhg)時,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泌尿功能暫停。若血壓控制不適當,有發生術後少尿、無尿及腎衰的危險。
5 施行控制性降壓的基本原則
(一)保證組織器官的血液灌注量 以滿足機體基本代謝功能的需要。
1、根據公式:map=co×svr,因此降壓時主要降低svr,避免或減輕對以co的影響。
組織灌注量=[π×血壓×(血管半徑)4]/[8×血粘稠度×血管長度]
若血管半徑增加1倍,組織灌注量可增加16倍。因此,血壓適當降低,組織灌流量可由血管擴張來代償。
3、維持正常的血管內容量。
(二)控制性降壓的效果
1、手術野的滲血量有明顯減少,但仍有微量滲血,表現紅潤潮溼;
1、一般認爲,術前血壓正常者,控制收縮血壓不低於10.7kpa(80mmhg),或map在6.7-8.7kpa(50-65mmhg)之間。
2、以降低基礎血壓的30%爲標準,並根據手術野滲血情況進行適當調節。
(四)控制性降壓的時間
1、主要在手術滲血最多或手術最主要步驟時施行降壓,儘量縮短降壓時間。
2、map降至6.7kpa(50mmhg)時,每次降壓時間不宜越過30分鐘。
3、手術時間長者,若以降低基礎收縮壓的30%爲標準時,每次降壓時間不宜1.5越過小時。
1、儘量讓手術野位於最高位置,雖然全身血壓降低較少,但局部血壓已有明顯改變,滲血也顯著減少。
2、充分利用下肢位置對調節血壓的影響,如下肢降低15°可使血壓降低1.3-2.7kpa(10-20mmhg),這樣有利於血壓的控制。
3、俯臥或側臥位時可顯著減少回心血量,使co銳減,因而是控制性降壓的風險體位,應妥善處理。
(六)基本監測
1、ecg,spo2,尿量;
6 控制性降壓的方法
(一)血管擴張藥降壓
1、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
(1)藥理作用:
①其分子中的亞硝基團主要與血管平滑肌的受體結合,使平滑肌鬆弛,產生血管擴張作用。對小靜脈、小動脈都有擴張作用,故可降低心臟的前、後負荷。
②對心肌無直接抑制作用,對co的影響取決於心臟前、後負荷狀態。由於後負荷降低,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氧供-氧耗的平衡。
(2)臨牀應用:
①配備含硝普鈉100~200μg/kg·min。
②起效時間爲1~2min,4~6min可將血壓降低到預定值。停藥2~5min後血壓可恢復正常值。
③如果發生明顯的心動過速,可應用短效β阻滯劑,如艾斯莫羅(esmolol)。
(3)注意事項:
③用量大於5.0μg/kg·min者,應監測動脈血氣,避免代謝型酸中毒。
2、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1)藥理作用:
①對所有平滑肌都有鬆弛作用,但以鬆弛血管,尤以容量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最強。
③前負荷降低使室壁張力下降,加上其對小動脈的舒張作用,使心肌氧耗量減少。而co無明顯改變。
(2)臨牀應用:
①配備含硝酸甘油100~kg·min,或單次靜注50~100μg。
②起效時間爲2~5min,停藥5~10min後血壓可恢復正常。
(3)注意事項:
3、三磷酸腺苷(atp):
(1)藥理作用:
②以擴張小動脈爲主,心臟後負荷降低明顯,不影響前負荷及心室充盈,co可增加。
③增加冠脈和腦血流量,但對顱內壓的影響較輕。
(2)臨牀應用:
①降壓效果與劑量和注射速度有關,適用於短時間降壓。
②單次靜注0.4~3mg/kg可使壓縮壓及舒張壓降低25%左右。持續滴注量爲1~1.5mg/kg·min。
③起效時間約5min,單次靜注維持約2-5min。持續滴注時停藥後數分鐘血壓即可恢復正常。
(3)注意事項:
①用量過大或注藥速度過快,可引起心動過緩,嚴重者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因此,並存心臟傳導阻滯者慎用。
4、鈣通道阻滯劑:
(1)主要改變鈣離子的跨細胞膜運動,引起不同程度的動脈擴張,而對靜脈的影響較小。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冠脈擴張,有利於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2)對心肌力和房室傳導的抑制作用較強,一般不單獨應用,可作爲控制性降壓的輔助用藥。
(3)主要藥物有:異搏定(verapamil),硝苯啶(nifedipine),尼卡地平(nicardipine),硫氮卓酮(diltiazem)。
(二)吸入麻醉藥降壓
1、氟烷(halothane):
(1)對心肌力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血管平滑肌有明顯舒張作用,使外周阻力降低;抑制交感神經使心率減慢。
(2)上述作用都與吸入濃度相關,可通過調節吸入濃度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3)但如吸入濃度過大,對心肌力的抑制作用越強,co降低越明顯,則難以保證組織器官的灌注。
(5)目前主張與其它降壓藥複合應用。
2、異氟醚(isoflurane):
(1)對血管平滑肌有明顯舒張作用,可明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低動脈血壓。
(2)對心肌力的抑制作用較輕,以co的影響較小,有利於保證組織灌注。
(4)適用於短時間的降壓。如需長時間降壓,多與其它降壓藥複合應用。
7 適應證,禁忌證和併發症
(一)適應證
1、降低血管張力,便於施行手術,提高手術安全性。主要指血管外科手術,如主動脈瘤、動脈導管未閉、顱內動脈瘤、腦膜瘤及其它顱內血管瘤的手術。
2、減少手術野的滲血,使手術野清晰,方便手術操作。如血運非常豐富的組織和器官施行手術,包括髖關節和脊柱的手術;部位較深且精細的手術,包括後顱窩、垂體、內耳及顯微外科手術等。
3、手術創面較大,減少失血量。
4、麻醉期間控制血壓過度升高,防止發生心血管併發下,如心肌缺血、急性肺水腫、高血壓危象、心力衰竭等。
(二)禁忌證
1、有嚴重器官疾病者,如心臟病、高血壓病、腦供血不足、肺及肝、腎功能障礙等。
(三)併發症
2、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爲少尿或無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