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 中醫學 人體部位名 中醫眼科學 眼的解剖與生理
lèi dào
lacrimal passag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淚道(lacrimal passage)是由淚點、淚小管、淚囊與鼻淚管組成的淚液的排出通道[1]。
中醫將狹義淚點、廣義淚道稱爲淚竅、淚堂、淚膛、淚孔。
淚點是引流淚液的起點,位於上、下瞼緣內側端乳頭狀突起上,直徑約0.2—0.3毫米。孔口與淚湖緊靠,利於淚液進入淚點。
淚小管是連接淚點與淚囊的小管,長約10毫米。開始約2毫米與瞼緣垂直、後與瞼緣平行,到達淚囊前,上、下淚小管多先匯合成淚總管然後進入淚囊。也有上、下淚小管各自分別進人淚囊者。
淚囊位於眶內壁前下方的淚囊窩內,是淚道最膨大的部分。淚囊大部分在內眥韌帶的下方,上端爲盲端,下端與鼻汨管相接,長約12毫米,寬約4—7毫米。
鼻淚管位於骨部的鼻淚管內,上端與淚囊相接,下端開口於下鼻道。
正常情況下,依靠瞬目和淚小管的虹吸作用,淚液自淚點排泄至鼻腔。若某一部位發生阻塞,即可產生溢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