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國中草藥彙編》:涼粉草
2.1 拼音名
Liánɡ Fěn Cǎo
2.2 別名
2.3 來源
脣形科涼粉草屬植物涼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春夏採收,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2.4 性味
甘、淡,涼。
2.5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涼血解暑。用於急性風溼性關節炎,高血壓,中暑,感冒,黃疸,急性腎炎,糖尿病。
2.6 用法用量
0.5~2兩。
2.7 備註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涼粉草
3.1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職方典》:惠州府物產考:仙人草,莖葉秀麗,香猶檀藿。夏取其汁和羹,其堅成冰。
3.2 拼音名
Liánɡ Fěn Cǎo
3.3 英文名
Chinese Mesona, Herb of Chinese Mesona
3.4 別名
3.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sona chinensis Benth.
採收和儲藏: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曬乾。或曬至半乾,堆疊燜之使發酵變黑,再曬至足幹。
3.6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15-100cm。莖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棱形,被脫落的長柔毛或細剛毛。葉對生;葉柄長2-15mm,被柔毛;葉片狹卵形或寬卵圓形,長2-5c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或圓,邊緣具鋸齒,兩面被細剛毛或柔毛。輪傘花序多花,組成總狀花序,頂生或生於側枝,花序長2-10cm;苞片圓形或鞭狀卵圓形,具尾狀突尖;花萼鐘形,長2-2.5mm,密被疏柔毛,上脣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尖,下脣全緣,偶有微缺;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3mm,外被微柔毛,上脣寬大,具4齒,2側齒較高,中央2齒不明顯,下脣全緣,舟狀;雄蕊4,前對較長,後對花絲基部具齒狀附屬器,其上被硬毛,花葯匯合成一室;子房4裂,花柱較長,柱頭2淺裂。小堅果長圓形,黑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3.7 生境分佈
3.8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20-45cm,呈灰褐色或棕黃色。莖方柱形,直徑3-6mm,有分枝,被疏毛或細剛毛,幼枝毛更明顯,質脆,斷面中空。葉對生,多皺縮,黃褐色,展平後呈卵狀長圓形,長3-5cm,寬2-3cm,先端鈍尖,基部漸收細成柄,邊緣有小鋸齒,兩面均被疏長毛,質稍韌,手捻不易破碎,水溼後顯粘滑感,水煎液有膠粘性。氣微,味甘淡。
以葉多、黑褐色、水溼後有粘淮者爲佳。一般認爲新產品粘性大,質量好。
3.9 化學成份
全草含涼粉草多糖(MCPS,mesona chinensis benth polysaccharide),相對分子質量爲43 000,水解得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es),鼠李糖(rhamnose)和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及1種未短糖[1]。
3.10 性味
味甘;淡;性寒
3.11 功能主治
消暑;清熱;涼血;解毒。主中者;糖尿病;黃疸;泄瀉;痢疾;高血壓病;肥肉;關節疼痛;急性腎炎;風火牙痛;燒燙傷;丹毒;梅毒;漆過敏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3.13 附方
治花柳毒入骨:仙人凍六兩,蒸數次,加生麻雀八隻,連毛,浸雙料酒四斤,浸二十天。每次服三兩爲度。(《嶺南採藥錄》)
3.14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