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適應證
輪椅適用於:
1.步行功能減退或喪失者 如截肢、下肢骨折未癒合、截癱、其他神經肌肉疾患引起雙下肢麻痹、嚴重的下肢關節炎症或疾病等。
2.非運動系統本身疾病但步行對全身狀態不利者 如嚴重的心臟病或其他疾患引起的全身性衰竭等。
3.中樞神經疾患使獨立步行有危險者 如有認知、感知障礙的腦血管意外、顱腦損傷患者,嚴重帕金森病、腦性癱瘓難以步行的患者。
4.高齡老人 步履困難易出意外者。
4 輪椅的選擇與訓練
4.1 準備
輪椅包括標準輪椅、電動輪椅、俯臥式輪椅、下肢截肢患者的輪椅、坐立兩用輪椅、單側驅動式輪椅等。
要向患者說明治療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4.2 方法
1.由康復醫師評估患者 瞭解患者的年齡、疾病診斷、功能障礙、康復需求等,如:偏癱者宜用單側手驅動的輪椅;下肢截肢者宜用重心調整過的輪椅;高位截癱者宜用電動輪椅;截癱有壓瘡者宜用俯臥式輪椅;不宜久坐或久站者宜用坐立兩用輪椅;一般患者可用標準輪椅。
(1)車種:普通型、前輪驅動型、運動型、單手驅動型(左、右)、截肢型等。
(2)大車輪:規格分別爲50.8cm、55.9cm、61.0cm、66.0cm(20in、22in、24in、26in),輪胎(充氣,實心)。
(3)手動圈:規格(16、19、22mm),標準型,帶捏手(水平、垂直)。
(4)小腳輪:規格分別爲12.7cm、15.2cm、17.8cm、20.3cm(5in、6in、7in、8in),輪胎(充氣、實心),小腳輪鎖(要、不要)。
(5)靠背:標準型、可卸式,後傾靠背(半傾、全傾),可開式靠背(要、不要),頭枕(要、不要)。
(6)把手:標準型、摺疊式(要、不要)。
(7)扶手:標準型、桌用式、可卸式,扶手軟墊(要、不要)。
(8)腳託和腳踏板:標準型、抬起式、分開式、可卸式、左右(分別、共用)、腳託、腳跟護擋,腳前擋。
(9)制動器:槓桿式(拉、壓)、運動用可卸式、聯軸節型、延長杆式。
(10)座位顏色:藍、淡藍、黑、紅、橙、茶綠(其他)。
電動輪椅需特別註明。
(2)座寬:需測量臀部最寬處,再加上5cm左右。
(3)座深:爲座椅前緣到椅背的距離。患者坐下時,小腿上段後方與墊子前緣之間應有5cm左右的間隙。
(4)臂架高度:兩手下垂,輕鬆坐好,屈肘90o,測量椅面至肘下緣距離,再加上2~3cm。
(5)靠背高度:從椅面到兩肩胛骨的中央下部距離。
(6)腳託高度:先降低腳託,讓患者的足跟恰好離開它們,然後再上抬1.3~1.5cm,固定。腳託離地面至少有5cm才安全。
(7)全高:靠背後方推把的上緣至地面的距離,一般爲93cm,如加上頭部的延長部分時再加25~30cm。
(1)轉移訓練:練習牀輪椅、輪椅
廁、輪椅
浴盆、輪椅
地面等轉移訓練。例如:在訓練從輪椅到地面的轉移時,先用剎車將輪椅鎖定,將臀部慢慢移動到座墊前緣,患側手握住同側扶手,健側手伸向地面,隨後重心移向健側,臀部逐漸離開座位,健側上肢在支撐軀體的同時緩慢屈肘,使患者坐在地面上。患者從地面坐回到輪椅時,先將輪椅固定好,身體儘量靠近輪椅座位,挺胸屈肘,使雙上肢支撐在座墊的前緣,頭向後仰,雙臂用力撐起臀部移至座位上,再慢慢調整坐姿。
(2)減壓訓練:患者坐在輪椅上,每隔15~20min左右用雙上肢支撐身體,抬起臀部減壓。肱三頭肌肌力較弱不能用手支撐起身體者,可將軀幹側傾,使一側臀部離開座墊,持續片刻後,換另一側臀部抬起,交替地給左、右臀部減壓。
(3)推進與後退訓練:患者臀部坐穩,身體保持平衡,雙眼注視前方,然後雙臂向後伸,肘關節微屈,手握輪環(稍偏後),身體略向前傾,雙臂同時用力搬動輪環向前推,使輪椅前行,重複上述動作。後退時,雙臂動作相反,身體微前傾,緩慢後退。
(4)上、下馬路沿石或臺階訓練:先在治療人員保護下,練習在後輪上的平衡。患者雙手用同等力量推動雙側輪環,使小輪懸空,輪椅後傾,雙手不斷調節輪環或前或後,在軀體的協調下,使輪椅後輪着地而保持平衡。當熟練這種技巧後,再練習過臺階。過臺階時,輪椅面向臺階,距離約爲20cm,身體向前微傾,雙手握住輪環後部,用同等力量快速向前推進,此時小輪抬起,落在臺階上,再順勢推動大輪向前移動,直到整個輪椅越過臺階。
(5)上、下斜坡訓練:患者練習兩手同步地用力推或拉,並學會靈活地用車閘,以便在失控時能儘快把車剎住。
(6)坐在輪椅上開關門訓練:對於一般的門,開門時需後退才能拉開;進門後又需後退才能關上。
(7)其他訓練:包括從椅子上站起或坐下、特殊控制(如電動、氣控、頜控、聲控、舌控輪椅)的專門練習、上肢肌力、整體體力和耐力的訓練等。
4.3 注意事項
1.選用輪椅時需注意使用的安全性、患者的操作能力、輪椅的重量、使用的地點、舒適性、價格、外觀等。應特別注意選用合適的輪椅座墊,以防壓瘡。對軀幹平衡和頭頸部控制不良的患者可用頭託或頸託。
2.由他人推輪椅時要注意 推動輪椅前要注意患者的體位是否正確,有無前傾與歪斜;幫助患者將雙手放於扶手上,雙足踩住腳踏板,必要時用固定帶束緊;平衡功能障礙嚴重的患者,難於保持身體平衡,應採用腰帶將其固定,這一點在下斜坡時尤其重要;行進速度宜緩慢,應隨時注意周圍環境和觀察患者情況,以免發生意外。下馬路沿石或臺階時,讓輪椅後方先下。上馬路沿石或臺階或門檻時,讓輪椅前輪先上。
3.患者自己操作輪椅時,要掌握輪椅操作要領,坐姿正確、保持平穩;隨時注意周圍環境,並對自己的體力要有充分的估計,特別是上街和上坡時更應小心;上、下坡時要注意保持相應的前傾或後仰的體位,防止身體被前拋或後翻;長期使用輪椅的患者,操作時要戴防護手套,以免手部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