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脈絡膜前動脈是頸內動脈發出後交通動脈之後又一重要分支。70%的人此動脈只有1支,30%的人則有2~3支,甚至4支。脈絡膜前動脈在進入顳葉的脈絡叢之前分出小支供應視束、間腦和大腦腳(圖4.4.2.9-1)。
脈絡膜前動脈瘤約佔顱內動脈瘤的2.1%,佔頸內動脈段動脈瘤的6.6%,常發生於頸內動脈發出脈絡膜前動脈處的遠側角。其瘤頂可指向外側,埋入顳葉內或位於小腦幕緣上,或指向內側與視束相連,或指向後下方,或指向上方。脈絡膜前動脈瘤的影像學表現見圖4.4.2.9-2,4.4.2.9-3。
7 適應症
脈絡膜前動脈瘤夾閉術適用於:
1.動脈瘤破裂後病情較輕,屬於Hunt和Hess分級Ⅰ~Ⅲ級者,可在3天內進行手術。
2.動脈瘤破裂後病情較重,屬於Ⅳ~Ⅴ級者,待病情穩定或有改善時進行手術。
4.偶然發現的未破裂的動脈瘤。
9 術前準備
1.腦CT掃描,觀察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分佈,有無顱內血腫、腦積水和腦腫脹。
2.腦血管造影,最好行數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瞭解動脈瘤的大小、形狀、位置,腦血管痙攣的程度和範圍。有時還可發現多發性動脈瘤,以便計劃手術入路和處理步驟。
4.解除病人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手術前晚給予鎮靜劑,防止病人因術前情緒緊張而導致動脈瘤破裂。
10 麻醉和體位
採用全身麻醉,誘導期應迅速平穩。手術開始即將血壓控制在正常偏低水平。剝離動脈瘤和夾閉瘤頸時用藥物將平均動脈壓降到(70~80mmHg)。對老年和有高血壓者,降壓不可過低。否則可致腦缺血。
病人取仰臥位,頭偏向對側約45°,並稍下垂20°,使顴突部處於最高點,以利腦的額葉因自然重力下垂離開眶頂,減輕牽拉的力量,便於顯露動脈瘤。用三釘顱骨固定頭架,將頭維持於此位置。
11 手術步驟
11.1 1.翼點入路。
11.2 2.顯露動脈瘤
顯露脈絡膜前動脈的步驟與後交通動脈瘤相似。充分打開外側裂對顯露動脈瘤十分重要,因爲其位置比後交通動脈瘤更偏後。在牽拉腦葉時應特別小心,因動脈瘤頂如朝外可埋入顳葉內,朝上則可埋入額葉內,牽拉時不注意可導致動脈瘤破裂。
沿頸內動脈向後分離,在後交通動脈發出處的遠側尋找脈絡膜前動脈和動脈瘤。大多數動脈瘤的瘤頂指向外側或後方,動脈瘤常將脈絡膜前動脈遮擋,用雙極電凝鑷將瘤頸縮窄,有助於顯示動脈。Drake發現脈絡膜前動脈瘤多指向後外側,而脈絡膜前動脈則從頸內動脈的後內側發出,二者之間有一夾角,故夾閉動脈瘤時一般不致夾閉動脈。
11.3 3.夾閉動脈瘤
選擇適合的瘤夾,與頸內動脈呈垂直方向夾閉瘤頸(圖4.4.2.9-4)。其操作方法與處理後交通動脈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