蟎蟲皮炎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ǎn chóng pí yán

3 疾病概述

蟎蟲皮炎好發於人體頸、胸腹、背及四肢皮膚,皮疹形態蠶豆水腫性鮮紅色斑疹,中間有一小水皰 (爲蟎蟲叮咬痕跡 ),奇癢難忍,夜間尤甚,使人一夜不得安寧。

4 疾病描述

凡因蟎蟲叮咬而引起的皮炎統稱蟎蟲皮炎。蟎種類繁多,這裏僅介紹由蝨蟎、粉蟎等引起的皮炎,因該病多發生在秋收季節接觸穀物的農民,故又稱谷癢症,俗稱“大麥癢”、“稻草癢”、“雜貨癢”、“草癢症”、“蕁麻疹樣蟎皮炎”、“蒲蟎皮炎”等。由於這一類蟎蟲都寄生於農作物麪粉、雜貨商品上及軟體昆蟲的幼蟲身上攝取營養,因此本病多發生於經常接觸農作物和其製品的農民、搬運工人、制粉工人,常睡草墊的人也偶可發生

5 症狀體徵

本病多發生在夏秋溫暖潮溼季節,被叮咬後先感局部皮膚瘙癢,尤以夜間更甚,爲持續性劇癢,局部出現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風團,中央常見有蟲咬的瘀點。先發生於身體接觸部位或露出部位,以後侵及衣服被覆部位,以頸、軀幹多見、上肢次之,面和下肢少見,重者皮疹可泛發全身。出現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乏力氣喘腹瀉等,約1周左右皮疹開始消退,瘙癢減輕,留下色素沉着斑片,常因搔抓而出現抓痕、血痂、溼疹樣變或繼發感染、局部淋巴結腫大,病程遷延數日不愈。患者白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個別患者可出現蛋白尿、結合膜充血哮喘等。

6 疾病病因

蟎的種類很多,估計全世界有50萬種以上,能引起本病的蟎蟲並不太多,在我國常見有如下兩種:

(一)蒲蟎科(蝨蟎科)類  是寄生昆蟲體內或體外的小形蟎,也常寄生於人和牲畜體上,形態極小,肉眼不易發現。成蟲有足4對,口器短,蜇肢呈刺狀。本科常見蝨狀蒲蟎(亦稱袋形蝨蟎或稱蒲團蟲)長約0.2mm,呈土黃色,雌蟲稍大,肉眼則能看見,未受精的雌蟲呈梭狀,受精後呈球形,爲胎生蟎,在溫暖季節卵在母體內孵出幼蟲,一出生即爲性成熟成蟲,每個雌蟲可產50~300個小蟎,其中僅4%爲雄蟲,留在雌蟎的生殖孔旁,等待和以後孵出的雌蟎交配。雌蟎活躍,剛出生即尋找宿主,故只是雌蟎對人有害。除寄生於蝶蛾幼蟲和其它昆蟲體上外,也存在於堆放麥稻、雜草堆裏,人若接觸雜草、穀物可被叮咬,但蟲體不能長期在人體上生活。

二)粉蟎科(粉蟎恙蟲科)  爲肉眼剛能看見的白色小形蟎,除棲居於草堆穀物處外,也存在於麪粉及白糖內,以各種有機物爲食。本科中常見粗足粉蟎(亦稱粉末蛘蟲)和腐食酪蟎(亦稱柯柯豆末蛘蟲),以腐爛的食物和麪粉爲食,常在夜間叮咬人。

7 診斷檢查

在溫暖潮溼的季節接觸穀物雜草之後,先在露出部位發生瘙癢性水腫性紅斑,停止接觸污染物後,病情可較快得到控制,根據其特點不難診斷,若在接觸物和宿主體上發現蟲體可證實本病的診斷。該病要和下列疾病鑑別:

(一)丘疹性蕁麻疹  皮疹常突然發生,與季節關係不大,不一定有穀物、雜草接觸史,不易查到蟲體。

(二)疥瘡  有典型的好發部位,在指縫處常能查到疥蟎或蟲卵。

(三)水痘  發病多在春季,多見於兒童,有接觸傳染史,皮疹以水皰爲主,發疹前常有先驅症狀,無穀物、雜草接觸史。

8 治療方案

局部塗搽消炎止癢藥,如1%酚或薄荷爐甘石洗劑、5%樟腦醑、20%蛇牀子乙醇等。若皮疹廣泛炎症顯著,可給予抗組胺藥皮質類固醇

9 預後及預防

注意居室、倉庫、貯具、貨櫃、容器和穀物的通風乾燥,經常在強光下曝曬,如發現蟎蟲應及時噴灑消毒殺蟲藥物。此外要加強個人防護,工作後要及時洗澡更衣,皮膚上可塗5%萘酚硫磺膏或疥瘡搽劑苯甲酸苄酯搽劑等,不僅可防止蟎蟲的侵襲,而且可殺滅蟎蟲。

10 特別提示

忌用熱水燙洗破損處及用手搔抓,以免感染注意保持室內通風乾燥

預防

①每日起牀後用溫水擦拭席墊。②每年收藏涼蓆前將其用濃皁液祛除席面污垢汗漬 (因人體的皮脂、皮膚鱗屑等物及汗液中的氨鹽殘留於席上 ),清水拭淨晾乾後,用透氣性好的紙包封貯好。③夏日食物亦應注意蟎蟲感染 ;如食糖、蜂蜜等均是蟎蟲培養基保存不當均易滋生蟎蟲,食後易致腸炎哮喘蕁麻疹 (風疙瘩 )等,故忌食潮解的食糖、起泡的蜂蜜。若誤食以上食品除誘發如上過敏性疾病外,亦可使蟎蟲性皮炎延綿不斷。④換季時使用久置櫥櫃中之衣物與牀單被褥時,亦應先清洗曬乾後使用,此舉更是免致蟎蟲皮炎的關鍵措施。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