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性病科 疾病
máo gēn qiào náng zhǒng
皮膚性病科
本病原先稱爲皮脂腺囊腫,但後來發現此名不妥,因其囊壁細胞與皮脂腺無關,而其內容物傾向於毛髮角蛋白,故又稱之爲毛髮囊腫。Pinkus證實其角化屬於毛鞘角化型,故稱之爲毛根鞘囊腫。
與表皮囊腫無法區別,然本病少見,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其分佈與表皮囊腫不同,90%以上發生於頭皮。
囊腫位於真皮內,囊壁由上皮組織構成,無明顯細胞間橋,周圍基底細胞呈柵欄狀排列,在基底層上方的棘細胞胞質淡染,腫脹,呈嗜酸性,邊界不清,也無透明角質顆粒。通常爲驟然角化,最內層細胞似已脫落到腔內。進入囊腔者,其核一般已消失,然部分細胞仍殘存有核。囊內容爲均質性嗜酸性物質,並可見膽固醇裂隙。約有25%囊腫可見鈣化。囊腫內脂質更接近於表皮的脂質。當此囊腫破裂時,也可見異物反應,因而囊腫可部分或全部崩解。
本病需作活檢明確診斷。在組織學上與增生性外毛根鞘瘤鑑別,後者爲實性腫瘤樣增生,瘤細胞可有輕度異型,並見鱗狀旋渦及個別角化不良。
通常以手術切除爲好。
皮膚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