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瘧 消腫 平喘藥 中醫學 中藥中毒 中藥學
máo jiàn cǎo
毛建草爲中藥名,出自《本草拾遺》,爲《本草拾遺》記載的毛茛之別名[1]。
毛建草、老虎腳跡草、野芹菜、起泡草[2]
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的全草[2]。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2]。
辛,溫,有毒[2]。
退黃,截瘧,平喘,止痛,消腫[2]。用鮮品搗爛外敷,可治以下各症:黃疸,敷列缺或內關穴;瘧疾,敷大椎或內關穴(發作前3~6小時用);哮喘,敷大椎或肺俞穴;風溼關節痛,敷疼痛關節附近穴位;鶴膝風,敷膝眼穴[2]。敷治後局部皮膚有灼熱感或起泡時即應除去,用消毒紗布覆蓋[2]。
本品含毛茛苷,水解得原白頭翁素[2]。
對革蘭陽性及陰性細菌、白色念珠菌都有抑制作用[2]。接觸皮膚有強烈刺激性,內服則可引起劇烈胃腸炎[2]。對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和迴腸收縮有對抗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