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 清熱利溼 中醫學 中藥學
máo shuā zǐ
毛刷子爲中藥名,出自《江西民間草藥驗方》,爲《生草藥性備要》記載的苦地膽之別名[1]。
天芥菜、地膽頭、土柴胡、草鞋底、毛刷子、地苦膽、鐵燭臺[2]
菊科植物地膽草Elephantopusscaber L.的全草[2]。分佈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江西、福建等地[2]。
苦、辛,寒[2]。入肺、肝、腎經[2]。
清熱,涼血,解毒,利溼[2]。
①治感冒,咽喉疼痛,扁桃體炎,咽喉炎,百日咳,眼結膜炎,黃疸,腎炎水腫,月經不調,白帶[2]。煎服:6~15g(鮮品30~60g)[2]。
②鮮品搗敷治乳腺炎,瘡癤,溼疹,蛇蟲咬傷;取汁滴耳治中耳炎[2]。
孕婦慎服[2]。
本品含表無羈萜醇、羽(+扇豆)醇及其乙酸酯、去氧地膽草素及異去氧地膽草素等[2]。
注射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綠膿、傷寒及痢疾等桿菌有一定抑菌作用[2]。去氧地膽草素有抑制腫瘤生長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