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消瘕散結 中藥中毒 中藥學
mǎ qí
馬蜞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經集註》,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水蛭之別名[1]。
蜞、馬蜞、水麻貼[2]
水蛭科動物日本醫蛭Hirudenipponica Whitman或寬體金錢蛭Whitmania pigra(Whitman)等的乾燥全體。主產山東及江蘇等地。[2]
鹹、苦,平,有毒。入肝、膀胱經。[2]
破血祛瘀,通經消瘕[2]。
1.治血滯經閉,瘕瘕積聚,跌打瘀痛。內服:煎湯,1.5~3g;或炒黃研末0.6~1g。[2]
2.治急性結膜炎,角膜瘢翳。現治高脂血症,製成片劑、注射劑用。[2]
本品浸漬於蜂蜜內,取浸出液滴眼[2]。
孕婦忌服[2]。
新鮮水蛭唾液中含抗凝血物質水蛭素(Hirudin),還含肝素(Heparin)、抗血栓素(Antithrombin)多種氨基酸和無機元素[2]。
水蛭素能阻礙血液凝固。水蛭素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並有溶栓作用。水蛭還可降血脂、降低血黏度、改善心肌營養,促進實驗性血腫吸收,還可終止妊娠,保護腎臟。水蛭還可分泌一種組胺樣物質,擴張毛細血管而增加出血。水蛭有一定毒性,可致畸胎流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