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 清熱利溼 中醫學 中藥學
mǎ sù cǎo
馬粟草爲中藥名,出自《現代實用中藥》,爲《名醫別錄》記載的蓴之別名[1]。
絲蓴、馬蹄草、缺盆草、錦帶、馬粟草[2]
睡蓮科植物蓴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的莖葉。分佈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雲南等地。[2]
甘,涼。入肝、脾經。[2]
清熱利溼,解毒,止嘔[2]。
1.治黃疸,熱痢,嘔吐。煎服或作羹服:適量。[2]
2.治癰疽疔毒。嫩葉搗敷。[2]
本品含少量維生素B12,又含亮氨酸等氨基酸。葉背分泌黏液,其組成中含L-阿拉伯糖、L-巖藻糖、D-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L-鼠李糖、D-木糖等。[2]
其黏液部分在動物篩選試驗中,被認爲有抗癌作用。又有潰瘍的抑制因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