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 食療
mǐ fàn
米是五穀之首,米飯更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的主角之一;一味米飯,與五味調配,幾乎可以供給全身所需營養。
每餐1碗,約150克;每天攝入量約300克,即6兩。
米飯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米飯中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完全,人體容易消化吸收。糙米飯中的礦物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含量都較精米米飯中的要高,但米飯中的賴氨酸含量較低。
1. 挑選大米時要認真觀察米粒顏色,表面呈灰粉狀或有白道溝紋的米是陳大米,其量越多說明大米越陳;同時,要捧起大米聞一聞氣味是否正常,如有黴味說明是陳大米,米飯中的賴氨酸含量較低;
2. 不能長期食用精米而對糙米不聞不問,因爲精米在加工時會損壞大量的營養,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缺乏,所以應粗細結合,才能均衡營養。
一般人皆可食用,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人體一天所需總熱能的約60%來自於碳水化合物,喫米飯正是獲取碳水化合物的既經濟又直接的途徑,應當糾正不喫或少喫米飯的習慣。
大米性平、味甘;
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
大米不宜與馬肉、蜂蜜、蒼耳同食。
1. 煮飯時,加少量食鹽、少許豬油,飯會又軟又松;滴幾滴醋,煮出的米飯會更加潔白、味香;
2. 加熱時間過長,維生素B1損失會超過30%,如果撇去米湯水,維生素損失超過40%;
3. 米飯做夾生了,可倒點米酒,再煮一會便可改善;
4. 蒸剩飯時,可往水裏放點食鹽,喫時口感像新飯;
5. 做米飯最好用“蒸”,蒸飯比“撈”飯多保存5%的蛋白質,18%的維生素B1,燜飯也有利於保存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