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目昏(blurred vision)爲症狀名[2]。見《素問玄機原病式》。又名眼昏(《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十四)、目昧(《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目昏昧(《審視瑤函》)、目瞀(《醫宗必讀》卷六)、目暗不明[2]、眼暗(《備急千金翼方》卷十一)、眼閹[2]、目茫茫(《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八)、目𥇀𥇀(王燾《外臺祕要》卷二十一)、目䀮䀮[2]、視物䀮䀮(《銀海精微》)、視物模糊[3]。指視物模糊不清楚的表現[3][4]。
4 目瞀的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五臟六府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爲之精。”如久病虛羸,氣血兩虧;肝腎不足,精血暗耗;心營虧損,神氣虛乏;脾胃虛弱,運化失調;情志不舒,肝失條達;氣滯血瘀,玄府閉塞;風、火、痰、溼等上擾清竅,以及頭眼部外傷,均可使眼失去五臟六腑精氣的正常濡養,以致目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