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中藥學
mù zéi cǎo
HERBA EQUISETI HIEMAL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木賊草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經疏》,即《嘉祐補註神農本草》記載的木賊的別名[1]。
木賊草、銼草、節骨草、無心草[2]
木賊科植物木賊Hippochaete hiemale (L.) Borner的地上部分。主產東北地區及陝西。[2]
甘、苦,平。入肝、大腸經。[2]
散風,退翳,止血,泄溼[2]。
1.治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角膜雲翳,腸風下血,血痢,血崩,月經淋漓,疝痛黃疸,泄瀉,石淋。煎服:3~9g。[2]
2.治脫肛。燒存性,研末敷。[2]
本品含犬問荊芥(Palustrine)、二甲碸、香草醛、阿魏酸、咖啡酸、鞣質、山柰酚葡萄糖苷、皁苷及較大量的硅質。[2]
牲畜食木賊後可致中毒,引起四肢無力、共濟失調、震顫及肌強直,脈弱而頻,血化學分析示維生素B缺乏,用大量維生素B有解毒作用。阿魏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咖啡酸、鞣質有止血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