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腦脈泰膠囊藥典標準
3.1 品名
Naomaitai Jiaonang
3.2 處方
紅參、三七、當歸、丹蔘、雞血藤、紅花、銀杏葉、山楂、菊花、石決明、制何首烏、石菖蒲、葛根
3.3 製法
以上十三味,取紅參、三七各50g粉碎成細粉,剩餘的紅參、三七和丹蔘、銀杏葉用60%乙醇加熱迴流2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藥渣與其餘當歸等九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與醇提取液合併,濃縮至相對密度爲1.08~1.10( 80℃)的清膏,乾燥,加入上述細粉及適量輔料,混勻,制粒,裝入膠囊,製成1000粒,即得。
3.4 性狀
本品爲硬膠囊,內容物爲棕黃色至褐色的粉末和顆粒;味微苦、澀。
3.5 鑑別
(1)取本品內容物5g,加乙醇6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15ml,水層提取液備用。合併三氯甲烷液,蒸乾,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丹蔘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丹蔘酮ⅡA對照品,加乙酸乙酯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取[鑑別](1)項下的水層備用液,揮去三氯甲烷,加入已處理好的大孔吸附樹脂D101-DA201(1:1)大孔吸附樹脂柱(內徑爲12mm,柱高爲12cm;溼法裝柱,依次用乙醇50ml.水50ml預洗)上,用水30ml洗脫,棄去初洗脫液,再依次用水50ml、20%乙醇50ml、5%氫氧化鈉溶液50ml、水50ml、70%乙醇溶液50ml洗脫,分別收集第一次水洗脫液、70%乙醇洗脫液,備用。取水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銀杏葉對照藥材1g.加乙醇20ml,放置2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爲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4:0.25)爲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二次,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一個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鑑別](2)項下的70%乙醇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紅參對照藥材1g、三七對照藥材0.5g.加正丁醇15ml,超聲處理20分鐘,離心,取上清液,用氨試液洗滌2次,每次10ml,分取正丁醇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分別作爲紅參、三七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人蔘皁苷Rb1對照品、人蔘皁苷Rg1對照品及三七皁苷R1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3~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16cm以上,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4個以上相同顏色的斑點;紫外光燈(365nm)下顯4個以上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4)取本品內容物3g,加甲醇4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加入已處理好的聚酰胺柱(30~60目,內徑爲12mm,柱高爲12cm,溼法裝柱)上,用水100ml洗脫,棄去水液,再用30%乙醇8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8:6:4:0.5)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氨蒸氣中燻5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5)取本品內容物10g,加2%碳酸氫鈉溶液80ml,超聲處理30分鐘,離心,取上清液,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2~3,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50ml,合併乙醚液,揮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何首烏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大黃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μl、對照藥材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0:20: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置氨蒸氣中燻後,斑點變成紅色。
3.6 檢查
應符合膠囊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L)。
3.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3.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爲流動相A,以水爲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爲203nm。理論板數按人蔘皁苷Rg1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0。
時間(分鐘) | 流動相A(%) | 流動相B(%) |
0~25 | 18 | 82 |
25~35 | 18→19 | 82→81 |
35~49 | 19→21 | 81→79 |
49~100 | 21→37 | 79→63 |
100~101 | 37→95 | 63→5 |
101~110 | 95 | 5 |
110~111 | 95→18 | 5→82 |
3.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分別取人蔘皁苷Rg1對照品、人蔘皁苷Rb1對照品,人蔘皁苷Re對照品,三七皁苷R1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人蔘皁苷Rg10.4mg、人蔘皁苷Rb10.4mg、人蔘皁苷Re 0.05mg、三七皁苷R10.0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3.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研細,取約2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甲醇適量,加熱迴流提取至提取液無色,提取液蒸乾,殘渣加水30ml分次溶解並轉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5次,每次40ml,合併正丁醇液,用氨試液洗滌2次,每次40ml,棄去氨液,再用正丁醇飽和的水洗滌2次,每次40ml,分取正丁醇液,蒸乾,殘渣用甲醇溶解並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即得。
3.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粒含紅參和三七以人蔘皁苷Rg1(C42H72O14)、人蔘皁瞢Re(C48H82O18)、三七皁苷R1(C47H80O18)及人蔘皁背Rb1(C54H92O23)的總量計,不得少於1.8mg。
3.8 功能與主治
益氣活血,熄風豁痰。用於中風氣虛血瘀,風痰瘀血閉阻脈絡證,症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頭暈目眩、半身麻木、氣短乏力;缺血性中風恢復期及急性期輕症見上述證候者。
3.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3.10 注意
孕婦慎服。
3.11 規格
每粒裝0.5g
3.12 貯藏
密封。
3.13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第一增補本
4 腦脈泰膠囊介紹
4.1 藥品名稱
4.2 劑型
膠囊:每粒0.5g。
4.3 性狀
內容物爲棕黃色粉粒,含褐色小粒;味微苦、澀。
4.4 腦脈泰膠囊的藥理作用
在阻斷大鼠大腦中動脈致局竈性腦缺血模型,腦脈泰膠囊有一定改善腦缺血動物的行爲障礙,縮小腦梗塞面積的作用。
4.5 腦脈泰膠囊的主要成份
紅參、三七、當歸、丹蔘、雞血藤、紅花、銀杏葉、山楂、菊花、石決明、制何首烏、石菖蒲、葛根。
4.6 腦脈泰膠囊的功能主治
益氣活血,熄風豁痰。用於缺血性中風(腦梗塞)恢復期中經絡屬於氣虛血瘀證、風痰瘀血閉阻脈絡證者。症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或不語,頭暈目眩,偏身麻木,面色蒼白,氣短乏力,口角流涎等。也可用於急性期以上病證的輕症。
4.7 腦脈泰膠囊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粒,一天3次
4.8 腦脈泰膠囊的禁忌
尚不明確。
4.9 腦脈泰膠囊的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4.10 注意事項
2.忌厚膩肥甘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