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肺吸蟲(paragonimus)又稱並殖吸蟲,人類是肺吸蟲的終末宿主。肺吸蟲主要在東南亞地區尤其在朝鮮半島流行,我國東北、西南、華東地區有散在發生。成蟲在肺內發育成熟後,具有很強的穿越組織能力,它除在肺內到處穿行外,還可沿縱隔→頸動脈周圍疏鬆結締組織→沿頸動脈管壁、破裂孔,進入顱內形成腦型肺吸蟲。腦型肺吸蟲的發病率僅次於肺部肺吸蟲,病變部位與成蟲入顱途徑相符,以顳葉內側及枕葉常見,小腦很少受累。成蟲可在腦內穿行,甚至由側腦室和胼胝體穿行到另側半球。成蟲穿行中不僅破壞腦組織,且有大量蟲卵在腦內沉積,致腦組織壞死、液化,形成無菌膿腫和肉芽組織,晚期腦實質廣泛萎縮。有生食喇蛄或河蟹史,痰和糞內查見蟲卵,肺吸蟲抗原皮內試驗陽性,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陽性等可供診斷參考。臨牀表現主要爲癲癇、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以及相應的神經損害體徵。在腦炎期,CT影像可見數目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區,邊界不清,強化後呈均勻片狀或結節狀增強,有不同程度水腫和佔位效應。在慢性期腦內可出現圓或橢圓形鈣化,其周圍腦組織可見低密度竈,局部皮質可有萎縮或腦室擴大。MRI檢查T1加權像在大片低信號區內有散在小點狀高信號;T2加權像在團塊狀低信號和高信號混雜區外,圍繞片狀不規則高信號;順磁劑增強後,原T2加權像團塊狀低、高信號混雜區明顯增強,內有不規則小片狀低信號區,其周圍爲大片低信號(圖4.6.3-1)。
10 手術步驟
1.按照術前頭顱CT或MRI所見,在病變相應部位做顱骨成形瓣。
2.硬腦膜與腦皮質可有不同程度粘連,以雙極電凝和剪斷。硬腦膜瓣狀剪開後翻向矢狀竇側。由於腦內同時存在有壞死、液化、肉芽形成及纖維化等不同病理改變,腦皮質失去光澤、色灰暗,腦溝加深、腦回寬度不一,觸之較正常皮質硬,腦針穿刺有一定阻力,穿入膿腔可抽出暗紅色、無臭稀薄膿液。
3.病變切除 ①位於功能區較遠的肉芽腫病變,可沿病變周圍皮質電凝後,整塊切除病變。病變剖開後能見到大小不一的膿腔,有長短不同的隧道相互溝通,並可能見到成蟲和沉積的蟲卵。②鄰近功能區的以膿腫爲主的病變,全切可加重功能損害,可避開功能區切開膿腔,吸盡膿液並注意取除成蟲,生理鹽水清洗膿腔,術後常可獲良效。③多發性病變並累及重要功能區,或雙側大腦半球受累伴顱內壓增高,非手術治療效果差,又不能切除時,行顳肌下減壓或去骨瓣減壓等姑息手術,以改善臨牀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