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手術的麻醉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nèi jìng shǒu shù de má zuì

3 內鏡手術的特點及對生理的影響

1、手術系在窺鏡觀察下切除病變,無需進行常規的切開手術,故對組織肌肉損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

2、必須通過窺鏡清楚地觀察病變,並用長鉗通過套管到體腔內進行分離、剝脫、套扎及切除等操作。

3、爲了將手術野顯露清晰,便於操作,必須在腹腔或盆腔內注入大量co2氣體。婦科手術除需要氣腹外還需要患者採用頭低、臀高的特殊體位胸腔鏡手術則需要使病人患側肺塌陷。

4、由於co2氣腹使腹腔內壓力升高,及所要求的特殊體位,皆對病人的生理功能有影響,故麻醉管理應以此爲重點。

(1)co2在腹腔內被吸收,引起酸中毒

(2)co2氣腹使腹腔壓力升高,導致橫膈胸腔移位、肺順應性下降、潮氣量減少、co2排出受阻、呼吸阻力增加、肺受壓而膨脹不全、分流量增加。

(3)盆腔內手術因需要頭低、臀高的體位,腹腔內臟賃重力將橫膈推向胸腔,使胸內壓增高、心輸出量下降、血壓下降。如不及時糾正,可進一步發展,會出現心率變慢、血壓明顯降低,嚴重者有發生心跳停止的危險。

4 禁忌

不是所有的病人皆適於內鏡手術。年老,體弱,心肺功能不全者難以耐受手術時的特殊要求所引起的生理影響。

以下病人應禁用或慎用內鏡方式的手術:

1、慢性阻塞肺疾病及肺功能障礙的病人。

2、合併心律失常病人。

3、瓣膜疾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

5 腹腔鏡手術麻醉

5.1 麻醉前準備

1、嚴格掌握適應證。

2、詳細瞭解心、肺功能

3、常規腸道準備,避免腸脹氣。

4、麻醉前用藥:鎮靜、鎮痛及抗膽鹼藥,如哌替啶1mg/kg、阿托品0.5mg或東莨菪礆0.3mg。阻滯麻醉僅用鎮靜藥。

5.2 麻醉方法

1、神經阻滯:下腹部的短小手術可選用蛛網膜下腔阻滯或硬膜外阻滯。

2、全身麻醉:較長時間(1小時以上)的手術或上腹部手術應選用氣管內插管全麻,以便於進行呼吸、循環的管理。

5.3 麻醉期間的監測

應連續監測血壓(bp)、心率(hr)、etco2、spo2、ecg及間斷查動脈血氧分壓(pao2),並根據監測結果調整呼吸參數。

5.4 麻醉管理

1、神經阻滯期間應以面罩吸氧。

2、全身麻醉誘導前應充分吸氧,誘導時應儘量避免吹肺,以防止氣體進入胃腸而脹氣,增加腹內壓力。

3、氣管內插管後腹腔充氣前應吸引胃管,以減低胃腸內壓力及腹腔內壓力。

4、腹腔內注入co2,造成人工氣腹,其壓力應嚴格控制在1.6-2kpa(12-15mmhg)。

5、人工氣腹後,每分鐘通氣量應增加30%以促進co2的排出,代償腹膜對co2的吸收。分鐘通氣量的增加是靠增加呼吸頻率求得,而不是增加潮氣量(vt),因增大了vt會使胸內壓進一步上升,而致心輸出量減少。

6、調整體位盆腔內的手術要求頭低臀高位,因重力關係使胸內壓升高,充氣後更加嚴重,病人不能適應,常出現低血壓心率減慢。應立即搖高牀頭、氣腹減壓,待病人情況改善後再慢慢調整體位

7、注意呼吸變化:一旦氣腹壓力過高,出現氣胸時,則病人表現爲呼吸阻力增加、呼吸音弱、紫紺。應立即停止手術、解除氣腹,必要時放置胸腔閉鎖引流,或改爲開腹手術。

8、術終減壓放氣要完全,以免手術後噁心嘔吐肩痛

6 胸腔鏡手術的麻醉

6.1 麻醉前準備

1、術前訪視:瞭解呼吸、循環功能,代償情況差者不能採用胸腔鏡手術方式。

2、術前應作咳嗽訓練及戒菸。

3、麻醉前用藥:鎮靜藥(哌替啶1mg/kg,異丙嗪0.5mg/kg)及乾燥藥(東莨菪礆0.3mg)。

6.2 麻醉誘導

1、可根據病人情況及需要選用靜脈麻醉藥及肌松藥,與胸科手術麻醉相同。

2、成人選用雙腔插管,小兒可選用單側支氣管插管。

3、成人選用雙腔插管,小兒可選用單側支氣管插管。

3、在放置胸腔套管前,應行單肺通氣使患側肺完全塌陷,以防止套管損傷組織,並保證手術時視野清晰。

6.3 麻醉管理

1、維持paco2及spo2在正常範圍。胸腔鏡手術雖然沒有過多的co2吸收的問題,但是需要一側肺完全塌陷而致分流量增加、co2排出困難、paco2上升及spo2下降。處理方法包括增加呼吸頻率吸入100%的氧氣,塌陷側肺用持續氣道正壓(cpap)0.49-0.98kpa(5-10cmh2o),必要時停手術吹肺以糾正低氧血癥。

2、術畢充分吹張患側肺,以防止術後出現肺不張

3、手術完畢應常規放置胸腔閉式引流,以維持胸腔內負壓,並排出積血及積氣。

7 內鏡手術有關的併發症

1、術中併發症:酸中毒低血壓、心動過緩、心律失常循環驟停、皮下氣腫、縱隔氣腫張力性氣胸等。

2、術後併發症:噁心嘔吐肩痛、復張性肺水腫等。

3、併發症發生的原因:

(1)手術適應證選擇不適當。

(2)術中調整通氣不適宜。

(3)術中監測措施不完善。

(4)氣腹故障或壓力過高。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