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吐血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nèi shāng tǔ xuè

2 英文參考

hematemesis with internal injur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內傷吐血爲病證名[1]。多因胃熱絡傷,或心、脾、肝、腎勞損而致[1]。見《症因脈治》卷二。《臨證指南·吐血》:“內因起見,不出乎嗔怒鬱勃之激傷肝臟,勞形苦志而耗損心脾,及恣情縱欲以賊腎臟真陰真陽也。”證見身無表邪,脈不浮大,時而嘔吐純血[1]。因胃熱絡傷者,吐血量多,鮮瘀相雜,兼見胸悶作痛,嘈雜便祕,苔黃膩,脈滑數[1]。宜清胃瀉火,用三黃瀉心湯側柏葉白及[1]。因鬱怒傷肝者,吐血鮮紅,頭痛目赤口苦心煩胸脅引痛[1]。治宜清肝涼血,用化肝煎茜根散加減[1]。因心脾損傷者,吐血氣短,憔悴聲怯心悸少寐[1]。治宜補養心脾,用歸脾湯[1]。因陰虛火旺者,吐血盜汗耳鳴遺精[1]。治宜壯水制火,用六味地黃丸蒲黃藕節阿膠五味子之屬[1]。因陽虛血不歸經者,血色晦淡,怕冷肢涼[1]。治宜溫中補陽,用理中湯木香,或八味丸以引火歸元[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