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 中醫學 舌象 中醫症狀名 中醫診斷學 舌態 舌診 舌質
niè shé
tongue biti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齧舌爲症狀名[1] 。齧者,咬也[1]。齧舌即病人不自主地嚼咬自己舌頭的表現[2] 。《黃帝內經靈樞·口問》:“少陰氣至則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脣矣。” 《黃帝內經靈樞集註》:“齒者,腎氣之所生也,少陰之脈夾舌本,少陽之脈循於頰,陽明之脈,夾口環脣下,如腎藏之生氣,厥逆走上,與中焦所生之脈氣,相輩而至,則舌在齒之內,而反向外矣,脣在齒之外,而反向內矣,頰在齒之旁,而反向中矣。” 故自咬其舌[2]。《證治匯補》卷四:“心脾之虛,恆通於舌,陽明之經,直入齒縫,故邪入心脾,則舌自挺;邪入陽明,則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治宜清其風火,則舌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