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概述
下頜髁狀突由於外力作用或關係結構異常,使髁狀突超越正常的運動限度,脫離關節凹而不能自行重定,稱爲顳下頜關節脫位,臨牀表現主要有語言不清,下頜運動失常,關節凹空虛。 本病有單側,雙側;急性,陳歸性和複發性。按髁狀突脫出的方向,位置又可分爲前脫位、後脫位和側方脫位。臨牀上以急性和複發性前脫位爲常見。急性複發性脫位手法重定,療效較佳。臨牀上多爲前方脫位,可以發生於單側或雙側。
5 診斷
2.脫位的時間特點 病員就診時處於顳頜關節脫位狀態,發生脫位時間在兩週以內者,稱爲急性脫位;超過兩週以上者稱爲陳舊性脫位(protracted dislocation);反覆發生脫位者稱爲習慣性脫位。
3.脫位方向 因爲關節凹在上方及後方形成骨性的限制,前方脫位最常見。另外方向的脫位只有在外力施加於下頜,同時伴有顳部骨折時纔會發生。下頜骨是一個整體,兩個關節也是作爲一個整體來行使的功能。一側關節的內移限制也有助於防止另一側的關節向外脫位,因此關節的外脫位僅僅發發於對側伴有髁突頸骨折時。
4.脫位的症狀及體症 前脫位時髁狀突移位於關節結節的前上方,在耳屏前方,髁突一顳關節凹外側嵴之間,呈現爲視診、觸診明顯的三角形凹陷區域。在單側脫位時,下頜前伸並向對側偏斜,除患側後牙可能早接觸外,餘牙開,頦部中線偏向對側。當雙側脫位時,雙側後牙可能早接觸,餘牙開
,下頜前伸,前牙反
,面部加長。其他伴隨症狀有張、閉口受限,患側關節區、面部疼痛,不能咀嚼食物,吞嚥、語言、表情均受到影響。因此,應視顳頜關節脫位爲口腔科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