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離行爲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piān lí xíng wéi

2 註解

偏離行爲是那些違反社會行爲規範的活動行爲。社會行爲規範是一個歷史的範疇,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階級性。不同的國家、民族、階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行爲規範,這就決定了偏離行爲的相對性,即昨天的偏離行爲在今天可能是正常的,彼地的規範行爲到此地可能被認爲是偏離行爲。但由於國家、階級、民族、階層、集團彼此又在相互影響中發展、演化,這就造成了社會行爲規範的多元化和變革性,因此對偏離行爲不可一律加以否定。對偏離行爲分析,要看它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或有利於社會的進步事業。有些所謂的偏離行爲與衆不同,標新立異,但卻有利於社會的現代化和經濟發展,一旦被社會接納或爲多數人所認可,就會形成新的社會規範把它固定下來,使所謂偏離行爲變成合乎社會規範行爲,而那些抱殘守缺的所謂規範行爲,倒成了違背新的社會行爲規範的偏離行爲。個體的偏離行爲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同團體或多數之間不相一致的觀點、意見、態度、信念情感需要行爲活動等等。通常,團體或多數人對個別人的偏離行爲總是採取各種形式的干預或限制,如說服、提醒、勸導、告誡,有時甚至是孤立、威脅、打擊以及採用暴力等,以使他們回到團體行爲規範的軌道上來,追求其成員的心理共識和行爲一致,而個體通常也力求其行爲與團體或多數人保持一致,避免離異、孤立或受到打擊、排斥,成爲團體或組織偏離行爲者。因此,心理學家們認爲,對偏離行爲會導致嚴重後果的恐懼,是人們保持從衆和放棄偏離行爲的一種動力。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