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管植骨拇指再造術

手術 拇指及手指再造 手外科手術 骨科手術 手部損傷的晚期修復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pí guǎn zhí gǔ mǔ zhǐ zài zào shù

2 英文參考

osteoplastic reconstruction

4 別名

osteoplastic thumb re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 of thumb with tubed pedicle flap

5 分類

骨科/手外科手術/手部損傷的晚期修復/拇指及手指再造

6 ICD編碼

82.6102

7 概述

皮管植骨拇指再造術目前已很少被臨牀應用,由於操作比較簡單,易於成功,當病人不願選擇其他複雜的再造手術時是一種可選用的方法。缺點是外形較臃腫,感覺循環較差,且無關節活動,故功能較差。

8 適應

皮管植骨拇指再造術適用於第1掌骨虎口部有皮膚瘢痕攣縮的Ⅳ~Ⅴ1拇指缺損者。

9 禁忌症

1.拇指殘端軟組織及深部組織感染者。

2.有出血傾向及器質性疾病者。

3.拇指2以上缺損的青少年。

10 術前準備

1.X線攝片,瞭解第1掌骨缺損情況。

2.上肢及一側髂部常規皮膚準備,剪除指甲。對側上臂內側、鎖骨下區或上腹部做皮膚準備。

11 麻醉體位

採用高位硬脊膜外阻滯,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加局部浸潤麻醉全身麻醉

取平臥位,患肢置外展手術檯。

12 手術步驟

1.沿髂嵴做切口,其長度視取髂骨長短而定(圖3.9.2.3.2-1)。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骨膜,沿髂骨外板骨膜下做適當剝離,紗布填塞壓迫止血。根據掌骨缺損情況及再造拇指的長度,用平骨鑿沿髂嵴外側骨板上鑿取厚寬各1cm略有弧形的條狀骨塊。止血後按層縫合切口,骨塊用溼紗布包裹待用。

2.切除拇指殘端瘢痕虎口瘢痕,顯露第1掌骨殘端並鬆解與周圍之粘連,使第1掌骨能充分伸展。

3.根據再造拇指之長度修整髂骨塊,使弧形凸面朝橈背側,用1mm克氏針與第1掌骨做縱貫內固定。

4.於對側鎖骨下(以鎖骨下區做皮管爲例)根據再造拇指的周徑及長度設計皮瓣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達深筋膜,掀起皮瓣並適度修薄後縫成皮管,皮蒂部創面採用對合褥式縫合,消滅創面。

5.肘關節屈曲,上臂內收,把植骨拇指插入皮管內,皮管端與拇指殘端皮膚縫合,固定肢體。

6.術後2周拆線,行皮管斷蒂訓練。根據訓練情況,待完全阻斷蒂部血供1h後皮管仍有正常血液循環時證明皮管與近端已建立側支循環,可行皮管斷蒂,並修整殘端縫合(圖3.9.2.3.2-2)。

7.爲了使再造拇指有較理想感覺,可於術後3個月從同側中指或環指尺側設計帶血管神經束的島狀皮瓣轉移來建立拇指殘端的感覺

13 中注意要點

1.切取髂骨後要徹底止血,必要時用肌瓣或骨蠟止血

2.皮瓣掀起後,修薄要適度,止血要徹底,使皮管腔內能納入植骨條且無張力。

3.皮管形成後,皮管下供皮創面縫合十分重要。當直接或減張縫合仍有困難時,可取中厚皮片移植來消滅。局部不能留有空隙,以防血腫感染

4.皮管斷蒂殘端修整時,殘端皮膚在不影響血運情況下,皮膚縫合張力宜緊不宜松。

5.採用中指或環指尺側血管神經束島狀皮瓣轉移重建再造拇指感覺時,供區切口要呈鋸齒狀,防止切口皮膚攣縮;在分離血管神經束時要儘量保留周圍一些間質組織;要保證指固有動脈、指總動脈及指神經、指總神經劈開後的連續性;通過皮下隧道時避免蒂部扭轉與受壓;供指創面用全厚皮片移植

14 術後處理

1.肢體固定要牢靠,防止病人入睡時或無意中掙脫。

2.皮管斷蒂訓練時,皮蒂部用紗布襯墊以防皮筋勒傷皮膚

3.皮管斷蒂後3~6個月可行中、環指血管神經束皮瓣轉移重建感覺功能,術後短期拇指感覺仍系中、環指支配,有“錯覺”感,但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訓練和適應,此種感覺漸漸糾正,但仍需預防凍傷及燙傷。

4.因皮管供血較差使骨連接時間延長,故克氏針不宜拔除過早。

15 併發症

1.若植骨條較長,其遠端易硬化

2.皮管形成術中若止血不徹底,易造成皮管內出血而影響再造指血供。

3.再造指感覺循環較差,怕冷,且易凍傷及燙傷。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