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性病科 疾病
pí zhī xiàn máo náng liú
皮膚性病科
皮脂腺毛囊瘤是1980年Plewig首先報告,屬於毛囊瘤的一種變型。
通常發生於富有皮脂腺、毛囊的部位,如鼻部。皮損一般爲單個,表現爲正常皮色、半球狀隆起小結節,中央凹陷,有一瘻管樣開口,從中伸出毳毛。
真皮內可見一大而不規則的腔,不向皮面外生長,腔由鱗狀上皮圍成,周圍有許多呈放射狀排列的皮脂腺毛囊與腔相連,其中包括皮脂腺導管、許多大而分化好的皮脂腺小葉以及毛囊,毛囊內含有毳毛等。
通過臨牀上不易診斷,必須作病理檢查。組織學上應與毛髮上皮瘤(即囊性腺樣上皮瘤,特別是單發毛髮上皮瘤)以及基底細胞瘤區別。但本病具備中央充以角質的毛囊囊腫,而囊腫周圍有不同程度分化的毛結構,有助於鑑別診斷。基底細胞瘤雖也可含角質囊腫,但無發育不全的毛囊。
全部切除是較爲滿意的治療方法。
皮膚病學